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建筑工程
下列关于先张法预应力施工说法错误的是( )。A.预应力筋长度大于20m的宜采用一端张拉 B.重叠法生产构件时,下层构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后方可浇筑上层构件
下列关于先张法预应力施工说法错误的是( )。A.预应力筋长度大于20m的宜采用一端张拉 B.重叠法生产构件时,下层构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后方可浇筑上层构件
admin
2020-12-24
61
问题
下列关于先张法预应力施工说法错误的是( )。
选项
A.预应力筋长度大于20m的宜采用一端张拉
B.重叠法生产构件时,下层构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后方可浇筑上层构件的混凝土
C.混凝土可采用自然养护或湿热养护
D.预应力筋放张时不应低于30MPa
答案
A
解析
先张法多用于预制构件厂生产定型的中小型构件,也常用于生产预应力桥跨结构等。 (1)预应力筋的张拉。预应力筋的张拉一般先采用1. 03或1. 05倍设计张拉应力进行超张拉,维持2min后回复到设计张拉应力,以超张拉抵消预应力松弛损失。预应力筋长度大于20m的宜采用两端张拉,长度小于20m的可采用一端张拉。故选项A错误。 (2)预应力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预应力混凝土可采用自然养护或湿热养护。进行温热养护的应采取正确的养护制度,以减少由于温差引起的预应力损失。采用重叠法生产构件时,应待下层构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5.0MPa后,方可浇筑上层构件的混凝土。 (3)预应力钢筋的放张。为保证预应力钢筋与混凝土的良好黏结,当预应力钢筋放张时,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75%,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放张时不应低于30MPa。设计另有规定的以其规定为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5Pj8KKKQ
相关试题推荐
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表现为( )。A.每个生产过程剩余价值量的增加B.年剩余价值量的增加C.年剩余价值率的提高D.剩余价值率的提高
关于有限理性模型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有( )。A.决策者可以知道所有的可能方案B.决策者可以通过计算选出最佳的方案C.决策者的目标是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D.
关于亲和需要的说法,正确的有( )。A.亲和需要是ERG理论强调的三种核心需要之一B.亲和需要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C.亲和需要强的人在组织中
关于公文签发的权限,说法不正确的有( )。A.下行文必须由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B.平行文必须由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C.上行文必须由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D.上行
对于一个烟草企业来讲,以下哪些因素代表的是该企业的机会?( )A.邻国吸烟人数成上升态势B.该企业改进技术,降低了生产成本C.公共场合禁止吸烟D.烟叶大
关于继任规划的说法,正确的有( )。A.继任规划是根据组织人员的分布状况和层级结构拟定的人员晋升方案B.继任规划是为了填补组织中最重要的管理决策职位而制订的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B.一定形式的运动意味着一定的变化C.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
关于个人奖励计划的说法,正确的有( )。A.个人奖励计划较易操作,易于沟通B.个人奖励计划降低了监督成本C.拉克收益分享计划是典型的个人奖励计划D.个人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党的建设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是( )。A.清算了“左”和“右”的错误思想,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B.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C.妥善
在资本主义市场上,商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界限是( )。A.商品的个别价值B.商品的社会价值C.商品的生产成本D.商品的生产价格
随机试题
甲公司的记账本位币是美元,其发生的下列交易中不属于外币交易的是( )。
江西民用航空运输形成了一个以()为轴心,以九江、樟树、泰和、吉安、景德镇、赣州
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规定,战略投资者不得参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初步询价和累计
根据《镇规划标准》的规定,镇用地计算原则体现为()。
为了增加收入,一家机场计划改变其计时停车区收取的停车费。机场会在第一个4小时或不
某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图纸设计错误,因修改设计而发生新的工程量清单项目,其作为结
图示结构的两杆许用应力均为[σ],杆1的面积为A,杆2的面积为2A,则该结构的许用载荷是:A.[F]=A[σ]B.[F]=2A[σ]C.[F]=3
在企业内部,高管和员工之间薪酬差距过大会产生比较高的待遇成本,不利于公司提升。因此,高管和员工之间收人差距也要。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男性患者,53岁,咳嗽,垓痰带血,胸片纵隔阴影增宽,有占位性病变,支气管镜取材活检,见支气管黏膜鳞状上皮化生,部分细胞异型性明显,有间桥,并见病理性...
存货评估,()是保证评估满足对应经济行为需要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A.确定评估范围,界定评估对象B.确定评估方法C.确定评估人员D.确定评估基准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