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医药卫生
患者,女,36岁。自缢后呼吸、心跳停止,经抢救苏后,为防治脑水肿给予脱水、降温治疗,维持肺功能稳定。 关于降温治疗,不正确的是A.体温每降低1℃,可使氧耗率下
患者,女,36岁。自缢后呼吸、心跳停止,经抢救苏后,为防治脑水肿给予脱水、降温治疗,维持肺功能稳定。 关于降温治疗,不正确的是A.体温每降低1℃,可使氧耗率下
admin
2020-12-24
61
问题
患者,女,36岁。自缢后呼吸、心跳停止,经抢救苏后,为防治脑水肿给予脱水、降温治疗,维持肺功能稳定。
关于降温治疗,不正确的是
选项
A.体温每降低1℃,可使氧耗率下降
B.患者出现体温上升趋势或痉挛表现时,应立即开始降温
C.降温前用丙嗪类、地西泮、硫喷妥钠等防止寒战
D.降温时先脑部降温,再行全身降温
E.复温时逐步撤除冰袋,同时停用降温辅助药
答案
E
解析
一般在第3?4天脑水肿达到高峰,因此脱水治疗应持续5?7天。复温应逐步减少冰袋,降温所用的辅助药物应于体温恢复1?2天后停用。心肺复苏时,无论单人还是双人操作,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均为30:20心按压:①分为胸外心按压和胸内心按压两种,以胸外心按压最为简便常用。②患者仰卧硬板床或地上,按压部位在胸骨下半部,将一手掌根部置于按压点,另一手掌根部覆于前掌之上,手指向上方踐起,两臂伸直,上身前倾,垂直向下用力,使胸骨下陷5cm,每分钟约100次。③与人工呼吸配合,双人操作,每吹气2次,心按压30次。④单人操作,每吹气2次,心按压30次。⑤小儿复苏用单手按压100次/分,新生儿只用2指按压。⑥胸外心挤压最常^的并发症是肋骨骨折,应注意预防。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A9HeKKKQ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不是诱发重症肌无力患者危象的因素是A疾病本身的发展B合并感染、某些药物影响C妊娠及分娩D精神创伤、过度疲劳E饮食不当
治疗军团菌肺炎 A青霉素B红霉素C丁胺卡那霉素D磺胺类药物E两性霉素
治疗克雷伯杆菌肺炎 A青霉素B红霉素C丁胺卡那霉素D磺胺类药物E两性霉素
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 A青霉素B红霉素C丁胺卡那霉素D磺胺类药物E两性霉素
男性,60岁,肺气肿史,发热咳嗽1周,痰量多而黏稠,胸片右上肺大片状阴影内有多个空腔,水平裂向下呈弧形。 治疗上选择 A万古霉素B苯唑西林C庆...
男性,16岁,低热、咳嗽、咽部不适2周,胸X线片示两肺下部网状及按小叶分布的斑片状漫润阴影.血WBC10×109/L 治疗药物首选 A青霉素B红...
男性,55岁,因高热1天来诊。查体:精神萎靡,四肢末梢凉,T36.9℃,BP80/50mmHg,右肺下背部呼吸音弱,闻湿啰音,右上腹触痛(±)。 ...
男性,55岁,因高热1天来诊。查体:精神萎靡,四肢末梢凉,T36.9℃,BP80/50mmHg,右肺下背部呼吸音弱,闻湿啰音,右上腹触痛(±)。 ...
女性,20岁,劳累后畏寒高热,右胸痛。查体:急性病容,口周疱疹,右肺中下部闻及支气管性呼吸音,临床诊断右肺炎,最可能的病原体是 A肺炎支原体B肺炎...
女性,18岁,肺炎球菌肺炎患者,意识模糊,血气PaO238mmHg,PaCO230mmHg,氧疗时应采用 A内给氧B高浓度给氧C持续低流量给氧...
随机试题
关于硫黄软膏治疗疥疮的用法,错误的是 A、儿童可使用5%的软膏 B、密切接触
26岁女性,双侧乳房胀痛1年,月经前明显,月经后症状好转,乳房内可触及不规则肿块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分类为 A原发性、继发性、散发性 B散发性、地方性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项农产品买卖合同,合同标的额为50万元,约定甲公司每迟延交货1天,依合同总金额千分之一承担迟延履行违约金。乙公司又与丙公司签订了农产...
诊断中期妊娠,以下哪项最简易、可靠A.闻及胎心B.自觉胎动C.子宫底平脐D.扪诊胎头浮球感E.胎儿心电图可见规律图形
关于房地产抵押权的实现中,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拍卖、变卖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抵押权已登记的,按照登记的先后顺序清偿;顺序相
期权是一种选择权,是一种能在未来特定时间以特定价格()一定数量的某种特定资产的权利。A.卖出B.买入或卖出C.买入D.买入同时卖出
若保证人在保证期间(),银行必须引起高度重视。A.高层管理人集体辞职B.辞退个别不称职员工C.有低价转让有效资产的逃债行为D.改变资本结构E.有恶意破
负债按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其采用的会计计量属性是:A、历史成本B、重置成本C、公允价值D、可变现净值
甲市乙区政府决定征收某村集体土地100亩。该村50户村民不服,申请行政复议。下列关于本案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市政府为复议机关B.村民应推选1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