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金融经济
共用题干 某物流公司承揽了4项货物运输任务,其任务分别是:一是从上海到赞比亚(非洲)的50千克发电厂急需零件:二是从青岛到美国各主要城市的1000台电冰...
共用题干 某物流公司承揽了4项货物运输任务,其任务分别是:一是从上海到赞比亚(非洲)的50千克发电厂急需零件:二是从青岛到美国各主要城市的1000台电冰...
admin
2020-12-24
56
问题
共用题干
某物流公司承揽了4项货物运输任务,其任务分别是:一是从上海到赞比亚(非洲)的50千克发电厂急需零件:二是从青岛到美国各主要城市的1000台电冰箱;三是从天津某食用油工厂到乌鲁木齐的。500箱食用油;四是将某牛奶工厂在方圆50千米内收购的牛奶配送到本地超市。现假定你是这家物流公司的运输管理人员,要求从客户利益出发,为客户选择合理运输(联运)方式。
选项
选择运输方式的主要依据是( )。
A: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
B: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C: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速度
D:交通行业管理规定
E:运输经营者的偏好
答案
AB
解析
1.本题考查运输方式的种类。在一般国家,航空运输只能负担各大城市之间和国际间的快速客运,以及报刊、邮件和昂贵、精密、急需货物运输。
2.本题考查运输方式。通过分析运输方式的合理使用范围,可以得到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运输方式。通过分析运输方式的特点,可以得到正确选项。
4.本题考查运输方式。通过分析公路运输方式的特点,可以得到正确选项。
5.本题考查选择运输方式的主要依据。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BsaQKKKQ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国内期货结算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有()。A.在我国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所只对结算会员进行结算,期货公司会员对客户进行结
以下属于外汇期货合约的有()。A.CME的日元期货合约B.IMM的欧洲美元期货合约C.SIMEX的美元期货合约D.CBOT的美国长期国库券期货合约
某投资者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卖出期铜(阴极铜)10手(每手5吨),成交价为37500元/吨,当日结算价为37400元/吨,则该投资者的当日盈亏为()。A.5000
标准的美国短期国库券期货合约的面额为100万美元,期限为90天,最小价格波动幅度为一个基点(即0.01%),则利率每波动一点所带来的一份合约价格的变动为(...
下列关于交割结算价的选取不同交易所存在差异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SP500指数期货的交割结算价是以最后结算日(即周五上午)现指特
如果投资者以985000美元的发行价格购买了面值为1000000美元的13周美国国债,则()。A.该国债的年贴现率为6%B.该投资者的投资收益率为6.09%
1865年,()开始实行保证金制度,向签约双方收取不超过合约价值10%的保证金,作为履约保证。A.泛欧交易所B.上海期货交易所C.东京期货交易所D.芝加
1982年,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开发了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合约,使()也成为期货交易的对象。A.利率B.外汇C.股票价格D.股票价格指数
CBOT5年期美国中期国债期货合约的最后交割日是()。A.交割月份的最后营业日B.交割月份的前一营业日C.最后交易日的前一日D.最后交易日
一节一价制的叫价方式在()比较普遍。A.英国B.美国C.荷兰D.日本
随机试题
在自由活动时,为了避免游客走失,导游人员应()。 A.提醒旅游者不要走散
“最大限度满足员工的不同需要,同时也能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适时作出调整”体
期货公司与客户签订的期货经纪合同对下达交易指令的方式未作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期
患者男,40岁。左上后牙咬合不适1个月余,冷热刺激痛3天,伴左侧头痛。检查见左上后牙无明显龋坏,7临床牙冠约6mm,面见隐裂纹,过近远中边缘嵴,叩诊不适,...
患者,女性,35岁,人工流产后出现双手指关节痛3个月,伴晨僵约1小时左右,对症用中药治疗效果不佳;查体双手第1、2掌指关节(MCP)肿胀,压痛明显,第4近...
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25岁。诊断为“甲型肝炎”收住人院。消毒患者的餐具、使器常用的方法是A:臭氧灭菌灯消毒B:消毒剂擦拭C:冷灭菌D:消毒液浸泡E:
焦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谭某因贪污案被判有期徒刑10年,执行刑罚3年后,符合减刑条件,对谭某的减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谭某的减刑应当由犯罪地的中级法院裁定B.应当采用合议庭进行
下列关于标准差的表述错误的是()。A.能够度量数值与均值的平均距离B.用来测量数据的离散程度C.计算简便D.用来测量数据的集中趋势
下列各项中,属于固定资产价值信息变更的内容有______。A.净残值调整B.使用年限调整C.固定资产原值变动D.使用状况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