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财务会计
2017年8月,张某在甲市税务局乙区分局税务稽查所工作期间,受所里指派对甲市某单位2016年度各税纳税情况进行稽查。该单位为不交和少交税款,经研究决定向张...
2017年8月,张某在甲市税务局乙区分局税务稽查所工作期间,受所里指派对甲市某单位2016年度各税纳税情况进行稽查。该单位为不交和少交税款,经研究决定向张...
admin
2020-12-24
75
问题
2017年8月,张某在甲市税务局乙区分局税务稽查所工作期间,受所里指派对甲市某单位2016年度各税纳税情况进行稽查。该单位为不交和少交税款,经研究决定向张某行贿,张某在收受该厂贿赂的20000元和礼品后,擅自隐瞒甲市某单位应当补交税款的真实情况,出具了甲市某单位2016年度应当补交企业所得税2739.66元、罚款1倍的检查表。2018年6月4日经甲市税务局乙区分局稽查局对该单位2014年度各税纳税款情况进行专案稽查,查出该单位在2016年度应补交纳税调增税款229377.74元,致使国家少征、不征税款226638.08元。4)法院决定开庭审理张某,若被告人张某在开庭前突发疾病死亡,法院应( )。
选项
A.裁定撤销案件
B.宣告被告人张某无罪
C.裁定终止审理
D.裁定驳回诉讼请求
E.退回起诉的人民检察院处理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核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原则。法院发现被告人的行为构成犯罪,但具有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定情形的,法院应当裁定终止审理;发现案件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被告人死亡,根据已经查明的犯罪事实和认定的证据材料,能够确认被告人无罪的,法院应当作出判决,宣告无罪。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DkJKKKKQ
相关试题推荐
甲公司2013年3月1日开始自行研究开发一项无形资产,9月1日达到预定用途,其中,研究阶段的支出60万元,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180万元,不符...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中,除最后两年外,其余的年份中不需要考虑预计净残值的一种折旧方法是()。A、年数总和法B、双倍余额递减法C、工作量法D、年限平均法
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的某条生产线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该生产线的账面原值为480万元,已经计提的折旧为300万元,以前年度计提的减值准备为50...
甲公司债券投资情况如下: (1)2010年1月1日,甲公司自证券市场购入面值总额为2000万元的债券。购入时实际支付价款2078.98万元,另外支付交...
甲公司债券投资情况如下: (1)2010年1月1日,甲公司自证券市场购入面值总额为2000万元的债券。购入时实际支付价款2078.98万元,另外支付交...
下列各项关于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的相关处理中,正确的有( )。A、成本法核算下,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投资方应当增加投资收益B、成本法核算下,被投资
甲公司存货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相关情况如下: (1)2014年1月1日,结存原材料500千克,单价20元。 (2)2014年1月5日,生产领用原材料1...
甲公司存货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相关情况如下: (1)2014年1月1日,结存原材料500千克,单价20元。 (2)2014年1月5日,生产领用原材料1...
甲公司存货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相关情况如下: (1)2014年1月1日,结存原材料500千克,单价20元。 (2)2014年1月5日,生产领用原材料1...
甲公司存货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相关情况如下: (1)2014年1月1日,结存原材料500千克,单价20元。 (2)2014年1月5日,生产领用原材料1...
随机试题
( )是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取得
水样变性指的是( )。 A.细胞内水分过多 B.器官体积增大
18^F-FDG是PET或PET/CT最常用的示踪药物,它可以反映体内 A.组
临床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时先按哪种脱水处理 A、等渗 B、低渗 C、高渗
属于因时制宜的是
浸润型肺结核和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分型的最主要鉴别依据是 A.结核中毒
经抗感染治疗10天,发热不退,惊厥频繁。CT检查见脑室扩大,脑室穿刺检查,白细胞数25x106/L,糖1.5mmol/L,氯化物112mmol/L,蛋白0...
照明灯具的每一照明单相分支回路的电流不宜超过______,连接建筑组合灯具时,回路电流不宜超过______。横线上应填数据为()A.16A,25AB.16
聚乙烯双壁波纹管隐蔽竣工验收合格后沟槽回填时不正确的施工方法是()。A.从管底基础部位开始到管顶以上0.5m范围内,必须人工回填,严禁用机械推土回填B.回填
下列情况中属于特别重大事故的是()。A.造成30人以上死亡B.造成20人以上死亡C.造成100人以上重伤D.造成急性工业中毒50人以上E.造成直接经济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