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财务会计
简述团体劳动争议的特点,集体劳动争议和团体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
简述团体劳动争议的特点,集体劳动争议和团体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
tikufree
2020-05-20
60
问题
简述团体劳动争议的特点,集体劳动争议和团体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
选项
答案
解析
(1)团体劳动争议特点:1)争议主体的团体性。团体劳动争议的主体一方是用人单位及组织(雇主组织),另一方是劳动者团体--工会组织或职工代表,而不是劳动者个人。2)争议内容的特定性。团体劳动争议的标的涉及订立、变更或履行集体合同等一般劳动条件事项。团体劳动争议分为利益争议和权利争议。利益争议是当事人因签订或变更集体合同所发生的争议,其标的是在集体合同中如何设定尚未确定的集体合同条款即劳动者的整体利益。权利争议是在集体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双方就如何将集体合同条款付诸实践所发生争议。3)影响的广泛性。团体劳动争议的团体性及内容的特定性,事关劳动者的整体权利义务,这就决定了团体劳动争议影响的广泛性。(2)集体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1)仲裁委员会应自收到集体劳动争议申诉书之日起3日内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2)劳动争议仲裁庭为特别合议仲裁庭,由3人以上的单数仲裁员组成。3)劳动者一方当事人应该推举代表参加仲裁活动,代表人数由仲裁委员会确定。4)影响范围大的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县级仲裁委员会认为有必要,可以将集体劳动争议报请市仲裁委员会处理;仲裁委员会在作出受理决定的同时,组成特别仲裁庭.以通知书或布告形式通知当事人;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5)集体劳动争议应自组成仲裁庭之日起15日内结束,需要延期的,延长期不得超过15日。6)仲裁庭应按照就近原则进行处理,开庭场所可设在发生争议的企业或其他便于及时办案的地方。7)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受理的劳动争议及其处理结果应及时向当地政府汇报。(3)团体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1)因签订或变更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的处理程序。①当事人协商。这是团体劳动争议处理的一般程序,当事人必要的妥协和让步是利益协调的惯例。②由劳动争议协调处理机构协调处理。劳动行政部门作为团体劳动争议协调处理机构协调处理争议的程序是:申请和受理;劳动争议协调处理机构在调查了解争议情况的基础上,针对争议内容制定协调处理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向政府报告情况并提出建议;协调处理;制作《协调处理协议书》;此类争议应自决定受理之日起15日内结束,争议复杂或因其他客观因素影响需要延期的,延期最长不超过15日。2)团体劳动争议的管辖。地方各类企业和不跨省的中央直属企业由省级劳动行政部门确定管辖范围;全国性集团公司、行业性公司和跨省的中央直属企业由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指定省级劳动行政部门受理或由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组织有关方面协调处理。3)当事人的和平义务。根据《集体合同规定》的规定,进行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应当遵循下列原则:①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有关规定;②相互尊重,平等协商;③诚实守信,公平合作;④兼顾双方合法权益;⑤不得采取过激行为。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FFcMKKKQ
相关试题推荐
通过()相比,能反映生产员工实际完成劳动定额的情况。 A.实耗工时和定额工时
刘某于2013年8月18日到甲公司工作,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公司没有为刘某参
某化工厂是一家有上千人的工厂,职工代表大会有30来人,近期正忙于起草待签订的集体
2013年10月8日,于某通过招工考试被录用为某商场营业员,双方当事人签订劳动合
2014年3月10日振兴公司与公司工会推选出的协商代表经过集体协商,签订了一份集
简述劳动安全卫生预算编制程序。
简述劳动安全卫生保护费用分类。
简述劳动安全卫生标准的内容和分类。
简述调解委员会调解的程序。
简述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
随机试题
关于正常产道下列哪项正确 A、中骨盆平面前后径短而横径长 B、入口平面是横径
某柱下独立基础的底面尺寸为1.6m×2.4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准永久组
假设某一时刻股票指数为2290点,投资者以15点的价格买入一手股指看涨期权合约并
下列民事行为中,公司的清算组织不能从事的是()。
财政支出必须讲求效益,根本原因是()。
M市人民检察院认为本市A县人民法院就李某盗窃案的判决确有错误而提出抗诉,M市中级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木导则大气环境》,关于大气污染源调查’以下表述正确的有(
属于2,6—二去氧糖的是A.红景天苷B.苦杏仁苷C.果糖D.蔗糖E.洋地黄毒糖
()分为公募发行和私募发行两种形式。A:发行市场B:流通市场C:股票发行D:证券发行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作用体现在()。A.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B.理顺分配关系,避免两极分化C.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D.促使商品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