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医药卫生
患儿,男,5岁,体重18kg,以“咳嗽、憋喘2天”之主诉入院,临床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入院查体:T36.6℃,BP110/65mmHg,P...
患儿,男,5岁,体重18kg,以“咳嗽、憋喘2天”之主诉入院,临床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入院查体:T36.6℃,BP110/65mmHg,P...
admin
2020-12-24
48
问题
患儿,男,5岁,体重18kg,以“咳嗽、憋喘2天”之主诉入院,临床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入院查体:T36.6℃,BP110/65mmHg,P100bpm,R26bpm,鼻通气良好,各鼻窦区无压痛。咽充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哮鸣音。血龠规:白细胞计数10.9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8.9%,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7.7%。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医嘱:
用药时间 治疗用药 用药方法
3.3~3. 9 阿奇霉素干混悬剂100mg 口服,1次/日
3.3~3. 6 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30mg 静脉滴注,1次/日
3.7~3.9 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1喷(125μg) 吸入,2次/日
3.3~3.9 沙丁胺醇气雾剂1喷(0.1mg) 吸入,3次/日
3.3~3.9 孟鲁司特钠片4mg 口服,1次/日
关于患者使用的阿奇霉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A.可覆盖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
B.可作为青霉素过敏者革兰阳性菌感染的用药
C.对支原体感染效果明显
D.可扩张支气管
E.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答案
E
解析
本题考查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用药。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出现声音嘶哑、口腔念珠菌感染、咽部不适、骨密度降低、血糖升高等。阿奇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本身不具备扩张支气管作用。氟替卡松属于吸入激素,不激动β受体。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GeYaKKKQ
相关试题推荐
药品临床评价的两个阶段是A:上市前药理学评价阶段B:上市前药效学评价阶段C:上市前药品临床评价阶段D:上市后药品临床评价阶段E:上市后药品临床再评价阶段
药物警戒的工作内容包括A:确定风险因素B:进行新药临床试验C: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的动态D:对药物的风险/效益进行定量评估和分析E:早期发现未知(新的)严重
对新发诊断睡眠障碍的老年人,避免多重用药的策略是A:记录用药列表B:按需服用曲唑酮C:先尝试心理咨询疗法D:改变生活方式效果不佳可使用短效非苯二氮类E
以下有关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原则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明确诊断,合理选药B:避免或减少使用肾毒性大的药物C: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必要时进行TDMD:注意药物
药物相互作用对临床药效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拮抗作用B:肝药酶活性改变C:肾小管排泌改变D:作用相加或增加疗效E:增加毒性或不良反应
以下临床用药中,属于“有禁忌证用药”的是A:忽略药品说明书的提示B:治疗流感给予抗菌药物C:抗过敏药给予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D:抗抑郁药司来吉兰用于伴有尿
以下叙述中,处方审核结果可判为超常处方的是A:无适应证用药B: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C: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D: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
以下临床用药中,属于“联合用药不适宜”的是A:病因未明用药B:忽略病情和患者的基础疾病用药C:单一抗菌药已能控制的感染联合用药D:大处方,盲目而无效果应用
临床用药,正确选择给药途径的原则是A:能打针不输液B:能吃药不打针C:能不吃药就不吃药D:能少吃药就不多吃药E:根据临床治疗需要选择
以下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主要影响临床药效学的是A:敏感化作用B:保护药品不受破坏C:减少彼此的不良反应D: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改变E:作用不同的靶位,产生协
随机试题
下列关于银行选择营销组织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有()。 A.产品型营销组织需要在银
在正常情况下,盐酸肾上腺素注射剂的外观性状是 A.橙黄色的油状液体 B.无色
关于肝硬化病理,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肝细胞大量坏死 B.出现散在点状钙化
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时,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现场备齐全部机械设备进行试验段铺筑,
下列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男性,33岁,冬春季发作性节律性上腹部疼痛10年,近一周来疼痛剧烈,以半夜为甚,
龟甲、鳖甲功效的共同点是 A.滋阴B.补血 C.潜阳D.退虚热
老年抑郁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A.痴呆B.肢体活动不灵活C.感知觉减退D.认知能力减低、失活E.情绪抑郁、思维障碍
男性,50岁。素患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外出感受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中医辨证为风寒感冒,风寒湿痹。治疗选用...
关于因果关系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6年)A.甲重伤王某致其昏迷。乞丐目睹一切,在甲离开后取走王某财物。甲的行为与王某的财产损失有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