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医药卫生
患者,女性,40岁,近半年情绪低落,兴趣索然,自觉“高兴不起来”,“生不如死”,“自己的脑子不灵了,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认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赘, “...
患者,女性,40岁,近半年情绪低落,兴趣索然,自觉“高兴不起来”,“生不如死”,“自己的脑子不灵了,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认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赘, “...
admin
2020-12-24
51
问题
患者,女性,40岁,近半年情绪低落,兴趣索然,自觉“高兴不起来”,“生不如死”,“自己的脑子不灵了,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认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赘, “成了废物”,有胸闷、心悸、心慌的症状,自认为有严重心脏病。主动性言语及活动明显减少,生活被动,愿独处。有一次自杀未遂,睡眠不好,早醒,应用帕罗西汀抗抑郁治疗。药物治疗时护士需注意的是( )。
选项
A.症状减轻后可以逐渐停药,避免不良反应
B.主要观察患者有无心血管不良反应和抗胆碱能反应
C.将足疗程的药物交给患者后,详细告知患者每次服药的剂量和疗程
D.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药物过量及毒性反应
E.用药2周后症状无改善,需告知医生,考虑换药
答案
D
解析
由于抑郁症是高复发性疾病,因此药物治疗必须足量、全程。一般药物需要2~4周才能起效。如果患者药物足量治疗6~8周后仍无效,可考虑换药。帕罗西汀属于SSRIs,主要不良反应有消化道症状和性功能障碍。给药时,要仔细检查口腔,确定患者服下,不能将全部药物交给患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IJReKKKQ
相关试题推荐
共用题干 女,59岁。几个月前出现进食时偶发哽咽感,胸骨后刺痛,食后症状消失,近来自觉吞咽困难进行性加重,消瘦,贫血。患者可能的诊断是A:食管憩室B:食管
共用题干 女,45岁。突发剑突下绞痛,局部压痛,肌紧张,伴寒战、高热,黄疸12小时。该患者首选的治疗原则是A:积极抗感染、解痉镇痛治疗B:降温、镇痛治疗
共用题干 男,32岁。因误服药物半小时后出现头晕、头痛、多汗、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体格检查:两肺湿啰音,呼吸有蒜味,意识清楚。为判断患者中毒程度需测
共用题干 女性,65岁。因CO中度已昏迷1小时。面色苍白、呼吸减慢,心率100次/分。急诊送医院。用20%甘露醇静脉滴注的目的为A:减轻心肺负担B:增加氧
共用题干 男,32岁。因误服药物半小时而出现头晕、头痛、多汗、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体格检查:两肺湿啰音,呼吸有蒜味,意识清楚。利用阿托品抢救患者的作
共用题干 某青年女性,患支气管扩张多年,常反复咯血。本次因大咯血而急诊住院,经救治后咯血不止。下列哪项护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支气管扩张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发生A:卧
共用题干 某青年女性,患支气管扩张多年,常反复咯血。本次因大咯血而急诊住院,经救治后咯血不止。下列护理措施可加重病情的是A:给予温或凉的流质饮食B:适当活
共用题干 女,50岁。因在家燃烧煤气取暖突然昏倒。患者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脉快,多汗,神志不清伴发热。下列哪项检查最有利于确诊A:脑部CTB:脑部磁共
共用题干 女,50岁。因在家燃烧煤气取暖突然昏倒。患者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脉快,多汗,神志不清伴发热。此时病人中毒的程度为A:轻度B:中度C:重度
共用题干 女,50岁。因在家燃烧煤气取暖突然昏倒。患者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脉快,多汗,神志不清伴发热。患者最可能是A:一氧化碳中毒B:心律失常C:休
随机试题
()不随产量或销量的变化而发生明显变化。 A.固定成本 B.变动成本 C
关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由遗传因素所致的原发性肌肉变
变更设计必须坚持()原则,严格依法按程序进行变更设计,严禁违规进行变更设计。
一、背景 某施工单位在2010年承担了一项机电工程项目,施工单位项目部为落实
有活跃市场的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的评估价值,按照购买日( )确定。 A
某植物油加工厂生产采用的是油脂浸出工艺,以先进的化工萃取法提取大豆油脂,生产工具有机械设备、厂内运输车辆等,生产的植物油闪点大于60℃。植物油浸出车间为单...
某写字楼工程,地下1层,地上10层。当主体结构已基本完成时,施工企业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调整了装修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编制了装饰工程施工进度网络计划,经总监理...
对工程建设施工、监理、验收等阶段执行强制性标准的情况实施监督的机构是()。A.规划审查机关B.施工图设计审查单位C.安全监督管理机构D.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城市流浪儿童的生存状况极其恶劣。首先,他们的衣食住行毫无保障,居无定所,忍饥挨饿,生病更是无人照料;其次,遭遇家庭和社会歧视,因为种种原因流浪在外的儿童往...
三方协议中的“三方”包括()。A.毕业生B.教育部高校学生司C.用人单位D.毕业生所在学校E.各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