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财务会计
根据现行银行贷款制度,关于商业银行贷款,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商业银行与借款人订立贷款合同,可采取口头、书面或其他形式 B.借款合同到期未偿还,经展期
根据现行银行贷款制度,关于商业银行贷款,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商业银行与借款人订立贷款合同,可采取口头、书面或其他形式 B.借款合同到期未偿还,经展期
admin
2020-12-24
54
问题
根据现行银行贷款制度,关于商业银行贷款,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
选项
A.商业银行与借款人订立贷款合同,可采取口头、书面或其他形式
B.借款合同到期未偿还,经展期后到期仍未偿还的贷款,为呆账贷款
C.政府部门强令商业银行向市政建设项目发放贷款的,商业银行有权拒绝
D.商业银行对关系人提出的贷款申请,无论是信用贷款还是担保贷款,均应予拒绝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商业银行贷款制度。 A项:《商业银行法》第37条规定:“商业银行贷款,应当与借款人订立书面合同。合同应当约定贷款种类、借款用途、金额、利率、还款期限、还款方式、违约责任和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据此,A项错误。 B项:《商业银行法》对呆账贷款的概念以及如何认定并无规定。我国目前按照国际标准,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根据内在风险程度将商业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以前对银行不良贷款的分类方法是“一逾两呆”:逾期贷款是指借款合同到期未能归还的贷款,呆滞贷款是指逾期超过一年期限仍未9-J还的贷款,呆账贷款则指不能收回的贷款。以此标准,经展期后到期仍未偿还的贷款可能属于呆滞贷款,未必属于呆账贷款,故B项错误。 C项:《商业银行法》第41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令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或者提供担保。商业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单位和个人强令要求其发放贷款或者提供担保。”据此,C项正确。 D项:《商业银行法》第40条第1款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向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不得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据此,法律对待担保贷款与信用贷款的态度不同,担保贷款是允许的,故D项错误。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OWxKKKKQ
相关试题推荐
传统信贷业务中,资金的来源为()。A.投资者投资B.银行存款C.同行拆借D.其他方式
定期存款在存期内,若遇到利率调整,则该存款利息()。A.按照到期日挂牌公告的利率计算B.按照存单开户日挂牌公告的利率计算C.按照调整日挂牌公告的利率计算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活期存款的计息起点是()。A.分B.角C.元D.厘
在商业银行存款业务中,7天通知存款是指()。A.存期为7天的存款B.存款人在7天内可随时支取的存款C.存款人取款时提前通知的期限为7天D.存款人可随时支
徐先生在2016年2月8日存入一笔10000元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到期后徐先生临时有事没有前往银行取出存款,10天后徐先生终于抽出时间前往银行取钱,则徐先生...
我国第一家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是中国建设银行。
贷款公司是专门为县域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贷款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通过信用中介职能对资本进行再分配,使货币资本得到充分有效的运用,加速了资本的周转,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特殊的国家机关,可以依赖《中国人民银行法》的有关规定从事以取得盈利为目的金融业务活动。()
贷款公司是由境内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参股出资的股份有限公司。()
随机试题
在前几个周期内不支付款项,到了后面几个周期时才等额支付的年金形式称为()。 A
面质技术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的(),最终促成求助者的统一。 A.错误认知
一般来说测定沥青面层压实度的方法有()。
巨额赎回申请发行时,基金管理人在对当日接受赎回比例不低于基金总份额()的前提下,
患者,女性,80岁。肝癌晚期,肝区疼痛剧烈、腹水,患者感到痛苦、悲哀,欲轻生。该患者的心理反应处于A.协议期B.愤怒期C.忧郁期D.接受期E.否认期
公司股东知情权包括()。A.查阅公司章程B.选择管理者C.批准破产D.参与重大决策
患者,女性,55岁。得知自己患阑尾炎的诊断之后,对已经出现的症状不注意,认为没有严重到必须立即就医的程度而耽误了治疗,其行为属于A:否认疾病B:怀疑诊断C:
计量器具经检定机构检定后出具的()是证明计量器具不符合有关法定要求的文件。A.检定证书B.检定结果通知书C.漆封印D.钳印
根据《禁毒法》,下列关于戒毒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有()。A.吸毒人员可以自行到具有戒毒治疗资质的机构接受戒毒治疗B.戒毒治疗的收费标准由戒毒机构自行确定C.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必须坚持的原则是()。A.公平优先、兼顾效率B.权责分明、注重贡献C.注重公平、缩小差距D.兼顾效率和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