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考公考编
案例分析一 背景资料 某制氧站经过招投标,由具有安装资质的公司承担全部机电安
案例分析一 背景资料 某制氧站经过招投标,由具有安装资质的公司承担全部机电安
题库总管
2020-05-20
62
问题
案例分析一背景资料某制氧站经过招投标,由具有安装资质的公司承担全部机电安装工程和主要机械设备的采购。安装公司进场后,按合同工期,工作内容,设备交货时间,逻辐关系及工作持续时间(见表 1)编制了施工进度计划。表1制氧站安装公司工作内容、逻辑关系及持续时间表{图1}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电气安装滞后 10 天,调试滞后 3 天。设备订货前,安装公司认真对供货商进行了考查,并在技术、商务评审的基础上对供货商进行了综合评审,最终选择了各方均满意的供货商。甶于安装公司进场后,未向当地(市级)特种设备安装监督部门书面告知,致使安装工作受阻,经补办相关手续后,工程得以顺利进行。在制氧机法兰和管道法兰连接时,施工班组未对法兰的偏差进行检验,即进行法兰连接,遭到项目工程师的制止。
选项
问题1.根据表 1 计算总工期需多少天?电气安装滞后及调试滞后是否影响总工期?并分别说明理由。2.设备采购前的综合评宙除考虑供货商的技术和商务外,还应从哪些方面进行综合评价?3.安装公司开工前向当地(市级)安全监朁部门提交哪些书面告知材料?4.制氧机法兰与管道法兰的偏差应在何种状态下进行检验?检验的内容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根据表 1 所表示的逻辐关系可绘制出双代号网络计划图如下图所示:[img]/upload/tiku/31/1856923_1.png[/img]通过计算可知,关键线路为①→③→⑤→⑥→⑦。计算总工期为 60+70+20+10=160 天。电气安装滞后不影响总工期,调试滞后影响总工期 3 天。甶于电气安装具有 90 天的总时差,滞后延误 10 天不影响总工期。调试工作为关键工作,总时差为 0。工作延误 3 天会影响总工期 3 天。2.综合评审既要考虑技术,也要考虑商务,并从质量、进度、赛用、厂商执行合同的信誉,同类产品业绩, 交通运输条件等方面综合评价并列出推荐顺序。3.安装公司开工前应向当地(市级)安全监督部门提交的书面告知材料包括:《特种设备安装改适维修告知书》;施工单位及人员资格证件;施工组织与技术方室(包括项目相关责任人员任命,责任人员到岗,质控点位图);工程合同;安装改适维修监督检验约请书;特种设备制造单位的资质证件。4.制氧机法兰与管道法兰连接前,应在自甶状态下进行检良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法兰的平行度和同轴度,偏差应符合规走要求。管道与机械设备最终连接时,应在联轴节上架设百分表监视机器位移。管道经试压、吹扫合格后,应对该管道与制氧机的结构进行复位检验。管道安装合格后,不得承受设计以外的附加载荷。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P7IdKKKQ
相关试题推荐
“固定资产使用率”指标存在的不足包括( )。 A.为了提高生产力,公司可能在
对于个人汽车贷款,银行在与保险公司合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不包括( )。[20
在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中,银行主要的合作机构包括( )。 A.信托公司
商业银行与房地产评估机构、担保公司合作,这些机构需满足的条件有( )。[201
银行一般选择资信度高、规模大、有较稳定二手房交易量的经纪公司作为二手个人住房贷款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经营管理组织架构包括( )。 A.稽核部门 B.公司业务部
( )通过计算资产的周转速度来反映公司控制和运用资产的能力,进而估算经营过程中
某公司向银行申请300万元贷款,银行为取得资金,以3%的利率吸收存款,分析、发放
公司2012年流动资产8300万元,存货890万元,应收账款100万,预付账款2
某公司年初流动比率为2.2,速动比率为1.0;年末流动比率为2.5,速动比率为0
随机试题
2006年9月在()成立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且《期货交易管理条 例》已于2
治湿温病湿浊蒙蔽清窍所致窍闭神昏,宜选用的最佳配伍是 A、藿香、佩兰 B、
关于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要求,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药品发生群体不良反应的报告时限是
根据《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贷款人应要求借款人在合同中对与贷款相关的重
股票价格的确定取决于( )。
从社区教育的基本目标分类,社区教育包括()。
甲公司和乙公司就双方签订的买卖合同达成仲裁协议,约定如果因为合同履行发生的任何纠
下列说法中,属于我国传统职业道德精华的是()。 (A)公忠为国的社会责任感(B)自强不息、勇于革新的拼搏精神 (C)以礼待人、尊卑有序的和谐...
大循环运行方式的缺点是( )。A.在一个循环内每辆客车行驶的里程是不相同的B.驾乘人员的工作强度是不相同的C.存在驾乘人员之间劳逸不均的问题D.驾乘人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