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财务会计
老家 孙犁 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 “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
老家 孙犁 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 “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
shuhaiku
2019-12-17
30
问题
老家 孙犁 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 “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总是不自由;请假不准,或是路途遥远。有时决心启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其实, “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 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 那里的河流,却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 “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了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 “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顺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我解嘲似的说: “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 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问题:(1)文章第一段详细描写了各式各样的梦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第四段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的人的回忆,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7分) (2)通观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心情。(7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第一段之所以描写各式各样的梦境,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作者对故乡难以割断的感情,这种思乡之情萦绕在意识深处,自然会形成不断的梦境,这样写使文章更形象生动,更真实可信。第四段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以朴素的语言写出真情,营造了一种物是人非、深沉凄凉而又伤感的气氛。 (2)作者对老家的心情是复杂的,矛盾的。作者思念家乡,尊重家乡,却不想再回去。一是因为家里已没有亲人;二是因为所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的人都不认识;三是因为新的正在兴起,旧的终归要消失。故乡的面貌正在发生变化,老屋终将消失,表达了作者对老屋虽伤感而又理解的矛盾复杂心理。因此,只得以不断的梦境和悠悠的回忆来化解内心世界的矛盾。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R93lKKKQ
相关试题推荐
故乡的小河 故乡的小河,一直在我的梦中蜿蜒流淌。 我的故乡是东北山区的一
老家 孙犁 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
患儿,5岁,经常梦中遗尿,睡眠不安,白天多动,较少安静,手足心热,舌红,苔薄少津
田先生拟出资在老家兴建科技展览馆,提升农村的学习氛围及文化素质。根据《公益事业捐
小程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很早就把小程送到农村老家一所寄宿中学上学。从初二开始,小程
随机试题
下列关于萎缩性胃炎的描述,错误的是()。 A.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B
槐角丸适用于
一个著名企业向全社会公开招聘51管理人才,面试中有这样一道试题:“请写出你原先所在单位的最大秘密及其对我公司有何价值。”每个应聘者都对此各陈所见,...
汪某,女性,69岁。三年来头摇肢颤,持物不稳,腰膝酸软,失眠心烦,头晕,耳鸣,善忘,兼有神呆、痴傻,舌质红,舌苔薄白,或红绛无苔,脉象细数。此病证的证机概要是A
某学院教学楼装修改造过程中,施工单位下列哪项行为是被禁止的()。A.按照设计图纸改动电器线路布置B.按照建设单位要求将原门洞口扩大C.按照设计单位要求对结构
在一个亲子关系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发现妈妈与女儿之间的沟通方式是导致双方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社会工作者在介入过程中,特意示范给母亲如何更好地与女儿进行沟通。...
共用题干 2008年4月12日,村集体经济组织以50000元购入一台生产设备,另支付运输费3000元、安装调试费3000元。该设备预计使用5年,预计净残...
下列属于农民负担统计指标“(农村义务教育)其他收费”的是()。A:代办费B:作业本费C:伙食费D:住宿费E:借读费
收益法是依据资产未来预期收益经折现或本金化处理来估测资产价值的,涉及的基本要素包括()。A.被评估资产的预期收益B.被评估资产预期获利年限可以被预测C.被
我国《立法法》明确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关于这一规定的理解,下列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