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医药卫生
患者,男,50岁,诊断为高血压、冠心病。医师处方:氨氯地平片10mgpoqd;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poqd;贝那普利片20mgpoqd;阿司匹林肠溶...
患者,男,50岁,诊断为高血压、冠心病。医师处方:氨氯地平片10mgpoqd;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poqd;贝那普利片20mgpoqd;阿司匹林肠溶...
admin
2020-12-24
68
问题
患者,男,50岁,诊断为高血压、冠心病。医师处方:氨氯地平片10mgpoqd;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poqd;贝那普利片20mgpoq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poqd;辛伐他汀片40mgpoqd。
该患者治疗后出现肌肉酸痛,实验室检查提示:肌酸激酶(CK)2000U/L,应考虑停用的药物是
选项
A. 氨氯地平片
B. 美托洛尔缓释片
C. 贝那普利片
D. 阿司匹林肠溶片
E. 辛伐他汀片
答案
E
解析
本组题主要考查高血压、冠心病的合理用药及用药指导。对于缓、控释制剂,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应整片或整丸吞服,严禁嚼碎和击碎分次服用,故选项C为题108的正确答案。对于冠心病患者,只要没有用药禁忌证,需常规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抗血栓治疗,阿司匹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出血或对阿司匹林过敏,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可改用氯吡格雷作为替代治疗,故选项C为题109的正确答案。辛伐他汀为他汀类药物,少数患者使用后会出现肝酶和肌酶升高等不良反应,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肌酸激酶,以及时发现有无横纹肌溶解征象,故选项E为题110的正确答案;氨氯地平为钙通道阻滞剂,主要不良反应为足踝部水肿、头痛、面部潮红;美托洛尔为B受体阻断剂,主要不良反应为支气管痉挛、心功能抑制;贝那普利为ACEI类药物,主要不良反应为干咳、血钾升高、血管性水肿;阿司匹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出血。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TLnaKKKQ
相关试题推荐
患者,女,76岁,因冠心病到村卫生所就诊,查血压130/80mmHg。给予香丹注射液20m1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约滴注30m1时,患者出现皮...
患者,女,76岁,因冠心病到村卫生所就诊,查血压130/80mmHg。给予香丹注射液20m1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约滴注30m1时,患者出现皮...
患者由于红细胞膜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不足或缺失,服用蚕豆会引起溶血性黄疸,被认为是A.特异质反应B.后遗效应C.副作用D.毒性反应E.变态反应
采用特制的干粉吸入装置,由患者主动吸入雾化药物的制剂是A.溶液型气雾剂B.乳状液型气雾剂C.喷雾剂D.混悬液型气雾剂E.吸入粉雾剂
片剂包肠溶衣常用的包衣物料是A.糖浆B.糖浆和滑石粉C.胶浆和滑石粉D.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E.丙烯酸树脂II号和III号混合液
处方中含有较多挥发池液体成分,压片需加入A.黏合剂B.润湿剂C.吸收剂D.润滑剂E.稀释剂
下列有关胶囊剂的叙述,正确的有A.肠溶胶囊剂不溶于胃液但能在肠液中崩解释放药物B.控释胶囊应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地恒速释放药物C.缓释胶嚢应在规定的
近年来,许多不法商贩将工业明胶卖给企业制成药用空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毒胶囊,往往重...
近年来,许多不法商贩将工业明胶卖给企业制成药用空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毒胶囊,往往重...
在胃中不溶,仅在肠中溶化崩解的称为A.硬肢囊刻B.肠溶肢嚢剂C.微囊D.微型包囊E.胶丸剂
随机试题
下列项目中,允许扣除进项税额的是( )。 A、一般纳税人购进工程用物资 B
下列各项,不属室性早搏心电图特点的是 A、其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B
工程咨询投标财务建议书的附件包括()
当墩台高度小于( )时采用固定模板施工。 A、10m B、20m C
案例15.4月8日上午7时40分,×220kV变电站值班员执行D0904008调
UCITS基金投资于同一主体发行的证券,不得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5%,成员国可将此比例提高到()。A.10%B.15%C.20%D.30%
用于抗心绞痛的药物有A:维拉帕米B:普萘洛尔C:单硝酸异山梨酯D:硝酸甘油E:氯沙坦
板桩码头中的锚碇叉桩由一对叉桩和其上端现浇桩帽组成。叉桩靠()来承受拉 杆的拉力。A.桩在土中的弹性嵌固作用B.桩前面的土体抗力C.两根斜桩轴向力的合力
下列哪些选项是行政权力与法律责任的统一的体现?()A.有权必有责B.用权受监督C.违法受追究D.侵权须赔偿
审计风险的控制方法有()。A.风险承受法B.风险回避法C.自我保护法D.风险排遣法E.风险转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