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建筑工程
桩基设计时,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的规定要求,以下选项所采用的作用效应组合正确的是( )。A、群桩中基桩的竖向承载力验算时,桩顶竖向
桩基设计时,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的规定要求,以下选项所采用的作用效应组合正确的是( )。A、群桩中基桩的竖向承载力验算时,桩顶竖向
admin
2020-12-24
71
问题
桩基设计时,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的规定要求,以下选项所采用的作用效应组合正确的是( )。
选项
A、群桩中基桩的竖向承载力验算时,桩顶竖向力按作用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
B、计算桩基中点沉降时,承台底面的平均附加压力P0取作用效应标准组合下的压力值
C、受压桩桩身载面承载力验算时,桩顶轴向压力取作用效应基本组合下的压力值
D、抗拔桩裂缝控制计算中,对允许出现裂缝的三级裂缝控制等级基桩,其最大裂缝宽度按作用效应的准永久组合计算
答案
AC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3.1.7条规定,桩基设计时,所采用的作用效应组合与相应的抗力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确定桩数和布桩时,应采用传至承台底面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基桩或复合基桩承载力特征值;②计算荷载作用下的桩基沉降和水平位移时,应采用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水平地震作用、风载作用下的桩基水平位移时,应采用水平地震作用、风载效应标准组合;③验算坡地、岸边建筑桩基的整体稳定性时,应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抗震设防区,应采用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④在计算桩基结构承载力、确定尺寸和配筋时,应采用传至承台顶面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当进行承台和桩身裂缝控制验算时,应分别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和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⑤桩基结构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和结构重要性系数γο应按现行有关建筑结构规范的规定采用,除临时性建筑外,重要性系数γο不应小于1.0;⑥当桩基结构进行抗震验算时,其承载力调整系数γRE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规定采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V8aCKKKQ
相关试题推荐
溴化异丙托品()以下药物的作用机制是A.阻断H受体B.阻断M受体C.抑制磷酸二酯酶D.抗组胺E.兴奋β{图}受体
关于补钾的要求哪项不合适()A.静脉补钾的浓度不超过0.3%B.一般每日补钾总量按3~4mmol/kg,见尿补钾C.一日补钾量不少于6~8小时给入
生长激素可以直接作用于细胞发挥其生物效应,但是大部分分泌功能必须通过何因子介导()A.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C.神经生
以下哪项关于小儿非特异性免疫特点的描述是错误的A.婴幼儿期淋巴结功能不成熟B.新生儿皮肤屏障作用差C.新生儿期缺乏补体D.在出生6~12个月补体浓度接近成
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下列哪项错误A.促进骨、软骨生长B.促进蛋白质合成C.促进肝糖原合成D.促进脂肪组织分解E.促进细胞核内mRNA的转录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人体内作用的靶细胞是A.CD8T细胞B.B淋巴细胞C.NK细胞D.CTL细胞E.CD4T细胞
人乳中既有杀菌、抗病毒、抗炎症作用,又有调节细胞因子作用的成分是A.SIgAB.溶菌酶C.低聚糖D.乳铁蛋白E.补体
关于补钾的要求哪项不合适()A.静脉补钾的浓度不超过0.3%B.一般每日补钾总量按3~4mmol/kg,见尿补钾C.一日补钾量不少于6~8小时给入
有关膀胱输尿管反流叙述错误的是A.由于膀胱输尿管连接部瓣膜作用不全致尿液自膀胱反流至输尿管、肾盂B.因反流而发生肾内反流导致肾实质损害,可导致反流性肾病C.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是A.胆红素生成较多B.转运胆红素的能力不足C.肝功能发育未完善D.肠肝循环的特性E.以上选项均正确
随机试题
(78-79题共用题干) 男性,60岁,四肢无力1个月,下肢明显。既往肺癌病史
尿液显微镜检查发现管型常见于()。 A.肾炎 B.膀胱炎 C.尿道炎 D
下列各项目中,不计入固定资产的初始入账价值的是( )。
某患者,确诊为伤寒,该病人治疗后症状消失,病后4个月大便仍排菌。健康带菌者体内伤
以下不存在吸收过程的给药方式是,
下列建设项目投资中,属于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的有()。 A.土地使用费B.
中暑最常见的临床类型为A、劳力型热射病B、非劳力型热射病C、中暑痉挛D、中暑衰竭E、日射病
人们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利用经济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
下列哪种情况下,监事会没有代表公司的权利()A.公司更换主要领导人时B.公司与董事间发生诉讼时C.董事自己或他人与本公司有交涉时D.监事调查公司业务
具有较高风险,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的是A.第一类医疗器械B.第二类医疗器械C.第三类医疗器械D.特殊用途医疗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