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医药卫生
【材料一】 GDP 一直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指标,但是现行GDP只反
【材料一】 GDP 一直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指标,但是现行GDP只反
题库总管
2019-12-17
50
问题
【材料一】 GDP 一直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指标,但是现行GDP只反映了经济总量 的增长,却没有全面反映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由此导致在经济建设的实践中 出现了从经济社会发展决策到政绩考核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材料二】所谓绿色GDP,就是把资源和环境损失因素引入国民核算体系,即在现有的GDP中扣 除资源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及为恢复生态平衡、挽回资源损失而必须支付的经济投资。建立以绿色GDP 为核心指标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 有利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当前,这一认识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 上述材料体现了认识论中的哪些道理?
选项
答案
解析
[解析](1)体现了认识需要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原理。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 界一个层次上的认识、一个方面的认识、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因此,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地深 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随着经济建设实践的发展,人们已经发现了传统GDP指标的诸多 缺陷,而采用绿色GDP可以弥补这些缺陷,更好地体现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所以它是人们认识 的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能够得到更广泛的认可。(2)体现了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具体表现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 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作为一种衡量 经济发展的指标,现行GDP只反映了经济总量的增长,却没有全面反映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及 可持续发展能力,由此导致在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由此决定认识必须向前发展。(3)体现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的原理。主要表现为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顺利开展,错误的 认识会把实践引入歧途。绿色GDP作为一种更加科学的认识,建立以此为核心指标的经济发展模式,不 仅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 变。这表明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的顺利开展。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VL3CKKKQ
相关试题推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36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62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附条件的民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是( )。 A.一部民法典 B.我国民事基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40条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
(2008年真题)根据我国民法的有关规定,以下情形中权利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
(2010年真题)我国民间有“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说法;请根据《婚姻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8
根据我国民法的规定,下列不适用不当得利的是( )。 A.养子女给生父母的赡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32条规定:“合伙人投入的财产,由合伙人统一管理和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71条规定:“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
随机试题
不属于片剂质量检查项目的是 A.硬度 B.脆碎度 C.含量 D.沉降体积
依据《通用安装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6-2013),给水和采暖管道附
某施工工地发生一起起重机钢绳断裂导致起吊的钢梁坠落,发生现场施工人员伤亡事故,则
如果注册监理工程师因工程监理事故及相关业务造成经济损失,( )应承担赔偿责任。
对郁达夫的《游武夷》一诗分析正确的是()。A.七言绝句B.七言律诗C.用语清新自然、明白易懂D.结尾两句则把武夷山与西湖作比较E.结尾两句在对比中概括了
社会感知计算是指通过人类生活空间日益部署的大规模、多种类传感设备,实时感知、识别社会个体的行为,分析挖掘群体社会交互特征和规律,辅助个体社会行为,支持社群...
呼气性呼吸困难主要见于A:喉头水肿B:胸腔积液C:支气管肺癌D:肺炎E:支气管哮喘
下列关于二级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本内容要求说法正确的是()。A:声环境质量现状以实测为主,可适当利用当地已有的声环境质量监测资料B:噪声现状调查可着重调查清
属于房地产经纪人员的义务的是()。A:只能受聘于一家房地产经纪机构B:为委托人保守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C:接受职业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业务水平D:加入房地产
为保证湿陷性黄土路基的稳定,宜采取的加固措施是()。A.振密挤密B.换填法C.排水固结法D.堆载预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