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职称考试
依据我国《海商法》和《物权法》的相关规定,关于船舶物权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3年)A.甲的船舶撞坏乙的船舶,则乙就其损害赔偿对甲的船舶享有留置权
依据我国《海商法》和《物权法》的相关规定,关于船舶物权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3年)A.甲的船舶撞坏乙的船舶,则乙就其损害赔偿对甲的船舶享有留置权
admin
2020-12-24
68
问题
依据我国《海商法》和《物权法》的相关规定,关于船舶物权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3年)
选项
A.甲的船舶撞坏乙的船舶,则乙就其损害赔偿对甲的船舶享有留置权
B.甲以其船舶为乙设定抵押担保,则一经签订抵押合同,乙即享有抵押权
C.以建造中的船舶设定抵押权的,抵押权仅在办理登记后才能产生效力
D.同一船舶上设立数个抵押权时,其顺序以抵押合同签订的先后为准
答案
B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各类船舶物权。 A项:根据《海商法》第25条第2款的规定,《海商法》的船舶留置权,是指造船人、修船人在合同另一方未履行合同时,可以留置所占有的船舶,以保证造船费用或者修船费用得以偿还的权利。其船舶留置权的主体限于造船人、修船人,故A项错误。 B项:《海商法》第13条第1款规定:“设定船舶抵押权,由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共同向船舶登记机关办理抵押权登记;未经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据此,在船舶抵押的情形,登记仅仅是抵押权的对抗要件而不是生效要件,船舶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签订时产生,故B项正确。 C项:《海商法》第14条第1款规定:“建造中的船舶可以设定船舶抵押权。”第13条第1款规定:“设定船舶抵押权,由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共同向船舶登记机关办理抵押权登记;未经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建造中的船舶同样属于动产,签订合同时抵押权产生,登记属于对抗要件,故C项错误。 D项:《海商法》第19条第1款规定:“同一船舶可以设定两个以上抵押权,其顺序以登记的先后为准。”故D项错误。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WDtQKKKQ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等共()类。A:5B:8C:10D:12
各级政府要把()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依据。A:约束排污总量B:控制排污总量C:巩固排污总量D:限制排污总量
我国现行中央地方收入划分中,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里,增值税中央分享()A:55%B:65%C:75%D:85%
下列选项中,()指中国人民银行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所采用的利率。A:再贷款利率B:再贴现利率C:存款准备金利率D: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
关于项目狭义后评价目的和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项目后评价是竣工验收的依据B.项目后评价是银行贷款的主要依据C.项目后评价的目的是考察项目的盈利性
关于社会评价中关于社会评价中利益相关者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利益相关者是指对项目成功实施有直接影响的个人、群体或组织机构B.通过识别利益相关者,确定社会
关于社会评价中关于社会评价中利益相关者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利益相关者是指对项目成功实施有直接影响的个人、群体或组织机构B.通过识别利益相关者,确定社会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结论的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项目的依据B.可行性研究报告是进行项目施工图设计的依据C.可行性
关于产业规划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有( )。A.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的依据B.确定项目投资规模的依据C.确定项目融资方案的依据D.完善和优化产业结构E.促进资源
《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规定,企业投资建设实行核准制的项目,仅需向政府提交()A.项目建议书B.可行性研究报告C.开工报告D.项目申请报告
随机试题
引起罗马法复兴热潮的契机是发现了:() A.《查士丁尼法典》原稿 B.《查
(2018年)某新建商贸大厦,安装一台从国外进口的观光电梯,大厦物业公司在日常使
某商场建筑地上4层,地下2层,每层建筑面积1000㎡;地下二层为汽车库和设备用房
(2013年)下列关于存货监盘的表述,正确的是()。
学校社会工作者小离对一些特殊青少年开展小组活动,在活动快结束的时候,小离采用0~
在以下经济活动中,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的是()。
血浆蛋白质中不含有糖的是
下列各项中,不是痈临床特点的是A:掀热疼痛B:患部红肿高大,根盘紧束C:易于成脓D:已脓易溃,脓液黏稠,疮口易敛E:不热少痛
无需通过做皮肤过敏试验预防变态反应的药物是A:青霉素B:链霉素C:糜蛋白酶D:鲑鱼降钙素E:胰岛素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种看理条例》,关于第二疫苗流通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经过审核批准药品批发企业可以经营并配送第二类疫苗B.由县级疾病预閉控制机构通过公共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