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财务会计
本次估价背景情况如下: 估价对象房地产登记用途为工业,现状用途为办公,由业主自
本次估价背景情况如下: 估价对象房地产登记用途为工业,现状用途为办公,由业主自
恬恬
2019-12-17
82
问题
本次估价背景情况如下:估价对象房地产登记用途为工业,现状用途为办公,由业主自用。估价对象于一年前向银行办理了抵押,曾委托房地产估价机构进行估价,现因向原贷款银行申请信贷的需要,房屋所有权人委托同一房地产估价机构再次估价,估价委托人仅提供了估价对象权属证明复印件,注册房地产估价师进行实地查勘时,发现估价对象进行了加层,但未办理相关审批、登记手续。以下是该房地产抵押估价报告中“估价假设和限制条件” 的内容片段:估价假设和限制条件一、估价假设(一)一般假设1.假设估价对象在价值时点的房地产市场为公开、平等、自愿的交易市场,估价对象可在公开市场上自由交易,并能维持持续使用。2.估价委托人提供了估价对象的《房屋所有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证》复印件,我们不保证复印件与原件的一致性,也未向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核实,本次估价假设估价委托人提供的资料真实、合法、准确、完整,并以此为估价前提。3.实地查勘仅限于对估价对象外观、使用状况、区域状况的一般性查看,未对房屋主体结构、隐蔽工程等内在质量进行专业测试,本次估价以房屋内在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并足以维持安全的正常使用为前提。4.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已对房屋安全、环境污染等影响估价对象价值的重大因素给予了关注,在无理由怀疑估价对象存在安全隐患且无相应的专业机构进行鉴定、检测的情况下,假定估价对象能正常安全使用。(二)未定事项假设本次估价无未定事项假设。(三)背离事实假设据估价委托人介绍,至价值时点估价对象存在尚未注销的抵押登记,因为估价目的为再次抵押,本次估价不考虑在先的抵押担保债权的影响,以估价对象处于完整权利状况为假设前提。(四)不相一致假设1.估价对象登记用途为工业,实际用途为办公,本次估价以估价对象按照办公用途持续使用为假设前提。2.经实地查勘,发现估价对象已加层,实际面积与登记面积不一致,本次估价采用估价委托人提供的实际面积数据,并以此面积数据准确为假设前提。(五)依据不足假设本次估价无依据不足假设。二、估价报告使用限制(略)
选项
答案
解析
1.我们不保证复印件与原件的一致性,也未向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核实。错误,应改为我们不保证复印件与原件的一致性,已向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核实(或查询)。2.“因为估价目的为再次抵押”错误,应改为:对同一抵押权人的续贷房地产抵押估价,抵押价值可不减去续贷对应的已抵押担保的债权数额。3.“按办公用途持续使用为假设前提”错误,应改为:本次估价以估价对象按照工业用途为估价前提。解析:按实际用途办公估价是违反合法原则的,估价机构或估价师不能为了高估或低估目的而胡乱假设。4.“本次估价采用估价委托人提供的实际面积数据”错误,应改为:本次估价按证载面积为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ddLsKKKQ
相关试题推荐
正常情况下胰液进入十二指肠,在肠激酶的作用下生成()
患者,男性,55岁。车祸造成多发性损伤,急救车首先要处理的情况是
禁用热水坐浴的情况是
不宜使用热疗的情况是
不属于吸气性呼吸困难的情况是
呼吸衰竭患者出现下列情况可考虑使用呼吸兴奋剂的是
患者,女性,34岁,肛周伤口反复破溃伴有少量溢液。在此种情况发生前,患者最可能患
患者,男性,50岁,因腹股沟斜疝行疝修补术,正常情况下,此患者术后第2天的饮食为
患者,女性,69岁,因呼吸窘迫综合征入院。护士拟系统地评估患者的健康情况,其中通
某孕妇前来接受产前检查,为了解该孕妇的胎儿宫内发育情况,通常采用的人工监护方法是
随机试题
下列不是与前伸牙合平衡有关因素的是()。 A.髁导斜度 B.切导斜度 C.
施工项目部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分部分项工程应编制( )
教师资格证书的适用的地域范围是__________。
项目监理机构审查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有()。
B
工程建设项目采用EPC承包方式时,EPC总承包商一般应在()完成后介入项目。
这是伊拉克巴格达一个普通的夜晚。在伊拉克电视台1频道上播出的是一部美国恐怖片,伊拉克电视台2频道正在实况转播一场足球赛。 转到另一个频道,主持人...
根据《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补充规定(试行)》,数字高程模型格网不得小于()m。A:50B:100C:150D:200
承包人不可以向发包人提出费用索赔的情况是()A:因工程师指令的错误发生的费用B:因分包人原因导致工程量增加C:因设计原因导致的费用增加D:因设计变更导致工
为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划分的主要内容中,错误的是()。A.适应加强中央的财政事权B.保障地方履行财政事权C.增加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D.建立财政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