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财务会计
高中体育《篮球与排球》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一)开始
高中体育《篮球与排球》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一)开始
shuhaiku
2019-12-17
60
问题
高中体育《篮球与排球》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一)开始部分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对篮球行进间低手投篮进行了学习,现在你们尝试加大难度使用行进间运球低手上篮,同学们在投篮过程中思考影响到投篮命中率原因是什么?你们希望学习提高命中率的技巧吗?今天就跟随老师一起来学习篮球行进间运球单手低手投篮技术。2.队列队形练习:齐步走立定组织教学:四列横队要求:队列整齐,步伐一致(二)准备部分1.篮球运球绕圈跑方法:每人一球,绕篮球场边线运球跑,在运球过程中注意运球的控制球的落点,沿边线进行跑动。2.篮球操:腰间绕球,膝下绕球,全身绕球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教师边做示范,边提示动作要领,语言激励学生,及时表扬鼓励。要求:节拍准确,动作到位,节奏感强。(三)基本部分1.示范提问:刚刚老师上篮的时候,和我们前面学习的行进间上篮有什么区别?运球和上篮是怎样衔接的?学生回答:加了运球环节;右手为例,当球从地面反弹时,跨右脚拿球左脚上步起跳。组织教学:八字队形站位2.讲解动作要点:(以右手投篮为例)运球后右脚跨步拿球,左脚迈步蹬地充分向前上方跳起,右手托球伴随惯性向前上方伸展,腕指上挑,使球前旋入篮。3.练习(1)原地单手托举球练习。反复做将球上举—提肘—手指上挑球—单手接球练习。(2)原地单手抛球入篮练习。篮下托球—伸臂—抛球练习。(3)运球1~2次中慢速的行进间运球投篮练习。纠错:跑动速度与举球的衔接不连贯,投球时出手距离不够,未到最高点出手。(4)快速行进间运球低手投篮练习。4.优生展示组织教学:教师随机选择在练习过程中表现比较好的学生代表进行展示,在展示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和自己进行对比,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且进行纠正。5.教学比赛—篮球三对三比赛组织教学:学生分成3人为一组,进行篮球三对三实战对抗,强调多运用今天所学的行进间运球单手低手投篮技术得分。(四)结束部分1.放松活动—配乐拉伸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要求:在音乐声中,进行拉伸活动。2.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学练情况,表扬先进,激励全体学生。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答辩题目解析】1.篮球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球的旋转方向?2.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行进间单手低手上篮的动作重难点分别是什么?
选项
答案
解析
1、在篮球低手投篮的过程中球是向前旋转的。2、重点:速度快慢与手举球高低和投篮力量之间的协调配合。难点:投篮的准确性。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edx9KKKQ
相关试题推荐
近年来,遛娃师渐渐多了起来。他们大多拥有幼教或体育专业背景,形象阳光,除了能迅速
某校体育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学习《“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精神。 教研组
如何评价体育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法?
简述研究体育教学模式的意义。
对体育教学过程的要素与资源进行最优化分析与处理,是哪一选项的中心工作?()
依据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以系统地传授技术动作为主要目的而设计的体育教学模式可归于
我是一名新入职的体育老师,在一次七年级的短跑蹲踞式起跑新授课教学中,我按照起
简述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矛盾。
用来解决体育教学评价方法问题的选项是()。
在体育教学中,要使学生身体承受一定的负荷,满足学生身体锻炼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
随机试题
(50-54题共用题干) 女性,23岁,发热、盗汗、消瘦、腹胀3个月入院,腹部
某健康体检机构于2017年对某单位100名职工进行健康体检,该单位负责人想获得本
某钢结构平台承受静力荷载,钢材均采用Q235钢。该平台有悬挑次梁与主梁刚接。假定
进行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时,若检测现场出现异常情况(如异音、电压波动、系统接地
关于我国城乡规划实施管理体系的构成,概括错误的是()
基因诊断及治疗所带来的伦理问题应除外( ) A.胎儿生命权与父母选择权可能出
以下属于完全竞争行业特点的有( )。A.市场上有大量的生产者B.市场上每个厂商提供同质的商品C.所有的生产资料具有完全的流动性D.市场信息通畅E.企业是
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27岁,主诉下腹部外伤4小时致小腹疼痛伴排尿困难,诊断为膀胱破裂。不可能出现下列哪种情况A:予留置导尿可顺利进入膀胱,注入200ml生
下列哪一行为不成立使用假币罪(不考虑数额)? A.用假币缴纳罚款 B.用假币兑换外币 C.在朋友结婚时,将假币塞进红包送给朋...
培训的配套激励制度主要包括()。A.岗位任职资格制度B.业绩考核制度C.岗位晋升制度D.收入分配制度E.培训服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