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医药卫生
共用题干 患者,男,59岁。初诊,患者有慢性胃炎史。来诊时证见胃脘痞闷、胀痛不适,伴嗳气、恶心、饮食不香,治用中药:焦白术,茯苓,陈皮,制半夏,木香,椒...
共用题干 患者,男,59岁。初诊,患者有慢性胃炎史。来诊时证见胃脘痞闷、胀痛不适,伴嗳气、恶心、饮食不香,治用中药:焦白术,茯苓,陈皮,制半夏,木香,椒...
admin
2020-12-24
58
问题
共用题干
患者,男,59岁。初诊,患者有慢性胃炎史。来诊时证见胃脘痞闷、胀痛不适,伴嗳气、恶心、饮食不香,治用中药:焦白术,茯苓,陈皮,制半夏,木香,椒壳,焦檀曲,生甘草。每日1剂,煎服;服药3剂后,胃脘胀痛感轻,但恶心未除,饮食不思,口淡而黏,乃于原方中加砂仁3g(后下),继服。药进2剂,患者腹部及外生殖器出现大小不等的团块样、淡红色皮疹,奇痒不堪。经西药抗过敏治疗2天,皮疹消退,诸症恢复正常。2月后,患者因胃病复发再次来诊,治予前方加太子参,砂仁仍用3g(后下)。药进1剂,腹部及外生殖器又出现团块样皮疹,奇痒难忍。亦经西药抗过敏治疗3天而疹退痒消。后按上方去砂仁继服,再未出现上述皮肤过敏反应。
选项
砂仁的使用注意是()。
A:辛香温燥,故阴虚火旺者忌服
B:芳香、辛散,故阴虚血燥、气虚者慎服
C:辛香温燥,故火升作呕者忌服
D:辛香温燥,故阴虚火旺者慎服
E:芳香温散,有伤阴助火之虞,故阴虚火旺者忌服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要点是“砂仁的主治病证”。砂仁的主治病证:①湿阻中焦证;②脾胃气滞证;③脾胃虚寒吐泻;④妊娠恶阻,气滞胎动不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E。
本题考查要点是“砂仁的配伍”。砂仁的配伍:砂仁配木香:砂仁性温,功能化湿行气温中;木香性温,功能理气调中止痛。两药相合,化湿、理气、调中止痛力胜,凡湿滞、食积,或夹寒所致脘腹胀痛即可投用。兼脾虚者,又当配伍健脾之品。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本题考查要点是“砂仁的使用注意”。砂仁的使用注意:本品辛香温燥,故阴虚火旺者慎服。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gM8eKKKQ
相关试题推荐
治脾气虚弱之胎动不安宜用A.太子参B.黄芪C.白术D.山药E.党参
香连丸的组成是A.黄连、木香B.萸黄连、木香C.姜黄连、木香D.酒黄连、木香E.胡黄连、木香
能理气消胀,和胃止痛的中成药是A.柴胡疏肝丸B.气滞胃痛片C.胃苏颗粒D.木香顺气丸E.越鞠丸
既能安神益智,又能消散痈肿的药物是A.磁石B.茯苓C.远志D.夜交藤E.琥珀
患者,女,55岁。胸痹、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内热烦闷,心悸失眠,急躁易怒。中医辨证之后处方血府逐瘀口服液。 血府逐瘀口服液的功能为A.破血逐瘀,通经
患者,女,55岁。胸痹、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内热烦闷,心悸失眠,急躁易怒。中医辨证之后处方血府逐瘀口服液。 血府逐瘀口服液的主治病证是A.瘀血阻络
患者,女,25岁。闭经,医生处方中有三棱、莪术、苏木、穿山甲。 下列各项,不属苏木主治病证的是A.风湿痹痛,顽癣B.跌打损伤C.血滞经闭,痛经D.胸腹
患者,女,25岁。闭经,医生处方中有三棱、莪术、苏木、穿山甲。 莪术的主要药理作用,不正确的是A.抑制血小板聚集B.抗血栓形成C.降低白细胞D.抗炎
患者,男,60岁,素体较弱。近日感冒,恶寒发热,无汗,兼咳嗽气喘,苔薄白,脉浮紧。依据辨证,建议选用麻黄配伍并合理用药。 若症状持续,患者咳喘加重,麻黄...
某男,42岁,胃脘疼痛,胸膈满闷,恶心呕吐,纳呆食少,辨证为脾胃不和,宜选用的中成药为A.理中丸B.小建中合剂C.良附丸D.香砂养胃颗粒E.香砂
随机试题
(22-23题共用备选答案) A.人工呼吸、胸部按压 B.建立静脉通路,给予
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定义指的是()。 A.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从单位缴
青少年每天睡眠时间建议是 A、5~6小时 B、6~小时 C、6~8小时
欧洲最大的证券交易所是( )。 A、伦敦证券交易所 B、泛欧洲证券交易所
各级别轿车历年销售份额(%) 2001~2010年各级别轿车历年销售份额
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相交于A.头B.足C.手D.肾E.胸腹
材料进场时,应提供材质证明,并根据供料计划和有关标准进行现场质量抽检和记录,试验结果报()审批。A.项目物资主管工程师B.项目质量主管工程师C.项目监理工
1997年3月刑法修订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了几个单行刑法和几个刑法修正案?()A:一个单行刑法和四个修正案B:一个单行刑法和五个修正案C:两个
功能性幻觉的特点包括()。 (A)脱离感觉通道(B)与正常知觉同时存在 (C)脱离客观现实(D)与正常知觉互不融合
( )是指专利权的权利人包括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A.专利权共有B.使用权共有C.许可权共有D.收益权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