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医药卫生
男,20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渐起孤僻少语,不 愿参加集体活动,甚至与父母也很少交流上课时注意 力不集中,成绩下降。个人生活懒于料理。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A.
男,20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渐起孤僻少语,不 愿参加集体活动,甚至与父母也很少交流上课时注意 力不集中,成绩下降。个人生活懒于料理。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A.
admin
2020-12-24
56
问题
男,20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渐起孤僻少语,不 愿参加集体活动,甚至与父母也很少交流上课时注意 力不集中,成绩下降。个人生活懒于料理。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选项
A.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B.精神分裂症单纯型
C.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D.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E.精神分裂症混合型
答案
B
解析
单纯型精神分裂症多在青少年期发病。其临 床表现为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或意志减退等“阴 性症状”为主,早期可表现为类似神经衰弱症状, 如精神萎靡、注意力涣散、头昏、失眠等,然后逐 渐出现孤僻、懒散、兴致缺失、情感淡漠和行为古 怪,以至无法适应社会需要,但没有妄想、幻觉等 明显的“阳性症状”。精神分裂症分型及表现:1. 偏执型以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常伴有幻觉以敏感多疑、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多见。其次为 影响、嫉妒等。绝大多数病人数种妄想伺时存 在。2.青春型在青年期起病,表现兴奋、话多、 活动多,言语凌乱,行为怪异、杂乱、愚蠢、幼稚, 思维、情_和行为不协调。3.紧张型紧张性木 僵和紧张性兴奋,以紧张综合症为主要临床表 现。4.单纯a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 乏、社会性退缩等阴性症状为主要临床相。起病 隐袭,缓慢发展,病程至少二年,并逐渐趋向精神 衰退。一般无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5.末定型 不符合以上四种类型,难以分型或为混合型式 者。6.其它如儿童或晚发性精神分裂症,精神 分裂症后抑郁,或残留型、慢性衰退型等。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m7teKKKQ
相关试题推荐
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措施是A:术后早期下床活动B:使用弹力袜C:预防性使用抗凝剂D:抬高患肢E:热敷
万某,男性,68岁。有胃溃疡病史多年,2小时前出现呕血和排黑便各1次,伴心悸、头晕急诊入院。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提示其出血量至少为500ml。对患者首先应...
脱位和骨折共有的特征是A:疼痛B:畸形C:反常活动D:骨擦音E:关节功能丧失
心源性水肿患者应限制的食物不包括A:腌制品B:干海货C:碳酸饮料D:发酵面点E:糖
患者,男性,40岁。体重60kg,因食管癌进食困难1个月余,乏力,极度口渴,尿量少而深。体格检查:血压正常,眼窝凹陷,口、舌干燥,皮肤弹性差。该患者出现的...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上腹部疼痛的典型节律是A:疼痛-进食-缓解B:进食-缓解-疼痛C:缓解-疼痛-进食D:进食-疼痛-缓解E:疼痛-进食-疼痛
患者,女性,30岁,体重50kg,肠梗阻。BP104/76mmHg,P96/min,面部潮红,呼吸深快,宜先补充A:全血B:等渗盐水C:5%葡萄糖溶液D:
下列关于围绝经期患者的护理措施,错误的是A:通过心理护理使患者认识到围绝经期是一个正常的生理阶段B:指导患者合理用药C:多食富含钙的食物D:有异常阴道出血
关于心前区疼痛患者的护理,错误的是A:采取舒适的体位B: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恐惧感C:采用深呼吸等放松技术D:做好健康指导E:立即自服止痛药
甲亢术后患者出现严重的手足抽搐,护士应立即给患者A:静脉推注50%的葡萄糖B:吸氧C:口服葡萄糖酸钙D: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E:给予镇静剂
随机试题
商业银行固定资产贷款贷前调查报告中,借款人资信情况不包括()。 A、借款人的
以下关于外汇敞口分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外汇敞口分析是衡量汇率变动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原则有哪些
下列关于科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耐火浇筑料砌筑的施工程序中,锚固钉焊接的紧后工作是( )。
心理治疗应遵循的道德要求( ) A.掌握和运用心理治疗的知识、技巧去开导患者
腹部闭合损伤合并出血性休克时的处理原则是A.立即手术探查B.输血并给止血药C.输血并给抗生素D.积极抗休克,休克纠正后手术探查E.积极抗休克的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C.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D.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药剂学概念正确的表述是A: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B: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
(2011年)根据我国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颁布的《关于相关市场界定的指南》,在界定相关产品和服务市场时.可以()界定相关市场。A.从需求替代角度B.从供给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