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职称考试
下面关于正当防卫的说法正确的是:A.精神病患者某甲手持匕首追杀某乙,某乙在被逼到一房屋的墙角里,无处可逃的情况下,顺手将桌子上的一个花瓶掷向某甲,砸中某甲的眼部
下面关于正当防卫的说法正确的是:A.精神病患者某甲手持匕首追杀某乙,某乙在被逼到一房屋的墙角里,无处可逃的情况下,顺手将桌子上的一个花瓶掷向某甲,砸中某甲的眼部
admin
2020-12-24
67
问题
下面关于正当防卫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精神病患者某甲手持匕首追杀某乙,某乙在被逼到一房屋的墙角里,无处可逃的情况下,顺手将桌子上的一个花瓶掷向某甲,砸中某甲的眼部,致甲左眼失明。某乙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B.丙丁二人发生争执,互相殴打,丙因身强力壮,丁抵挡不住,转身逃跑。丙紧追不放并将丁打倒在地,丁迫不得已,掏出匕首将丙刺伤。因为是相互斗殴,所以丁的行为不是正当防卫。
C.戊在正当防卫过程中误将前来制止不法侵害的公安人员当成犯罪分子的同伙加以伤害。戊伤害公安人员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D.己看见仇人庚在持枪奔跑,便开枪将其击毙。而庚此时正在持枪追杀辛,己并不知道这一情况。己的行为是偶然防卫。
答案
D
解析
正当防卫指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损害的方法,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A项,针对无行为能力人的侵害,可以实施正当防卫。B项,放弃斗殴,已经逃跑的一方,针对对方的继续侵害行为,可以实施正当防卫。C项,构成假想防卫。D项,偶然防卫是指,行为人故意对对他人实施犯罪行为时,巧遇对方正在进行可以成为正当防卫起因的不法侵害,其行为客观上制止了他人的不法侵害的情况。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sYTQKKKQ
相关试题推荐
科鼎有限公司设立时,股东们围绕公司章程的制订进行讨论,并按公司的实际需求拟定条款规则。关于该章程条款,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16年)A.股东会会议召开7日
甲国人李某长期居住在乙国,并在乙国经营一家公司,在甲国则只有房屋出租。在确定纳税居民的身份上,甲国以国籍为标准,乙国以住所和居留时间为标准。根据相关规则,...
根据《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关于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的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1年)A.MIGA承保的险别包括征收和类似措施险、战争和内乱险、货
甲国多家出口企业在乙国被终裁具有倾销行为,并征收了反倾销税,现在这些出口企业欲进行相关法律救济,已知甲乙两国均为WTO成员方,以下说法正确的有:(201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2013年)A.保障措施中“国内产业受到损害”,是指某种进口产品数量增加,并对生产同类产品或直接竞
甲公司从国外进口一批货物,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关于货物检验和交货不符合同约定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13年)A.甲公司有权依自己习惯的时
营业地位于不同国家的甲乙两公司签订了货物买卖合同,约定使用FCA术语为交货条件。关于该术语以下说法正确的有:(2018年仿真模拟题)A.该术语可以适用于任何的运
中国与甲国均为《关于从国外调取民事或商事证据的公约》的缔约国,现甲国法院因审理一民商事案件,需向中国请求调取证据。根据该公约及我国相关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
经常居住于英国的法国籍夫妇甲和乙,想来华共同收养某儿童。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4年)A.甲、乙必须共同来华办理收养手续B.甲、乙应与送养人
关于社会保险制度,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11年)A.国家建立社会保险制度,是为了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B.国
随机试题
以下属于作用相反的对映体药物的是 A、哌西那朵 B、青霉胺 C、扎考必
5、A.川乌 B.银柴胡 C.威灵仙 D.狗脊 E.太子参
采取常规清收手段无效后,可采取依法收贷的措施。依法收贷的步骤包括( )。 A
对便秘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常兼有腹胀、腹痛、纳呆 B.起病缓慢 C.中
企业和其他组织的记账凭证保管期限一般为( )年。 A、10 B、30
“遵守机构规定、落实机构服务宗旨和负责管理个案”是社会工作者对()的伦理责任。
上述化合物中属于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的是
患儿女,足月儿,因脐带绕颈,出生后1分钟Apgar评分为1分。经窒息复苏后,目前
某企业(非高新技术企业)2014年应纳税所得额为50万元,企业当年从业人数50人,资产总额80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则企业2014年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
目前各国普遍能够接受的转让定价调整方法有()。A.毛利率法B.再销售价格法C.可比非受控价格法D.成本加成法E.利润分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