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金融经济
图1:1994至2006年全国报纸印刷量增长曲线 图2:1994至2006年全国报纸印刷量增长曲线 在1994至2006年间,...
图1:1994至2006年全国报纸印刷量增长曲线 图2:1994至2006年全国报纸印刷量增长曲线 在1994至2006年间,...
admin
2020-12-24
12
问题
图1:1994至2006年全国报纸印刷量增长曲线
图2:1994至2006年全国报纸印刷量增长曲线
在1994至2006年间,全国报纸印刷总量持续增长。
以2004年为例,年印刷量在10亿对开张以上的企业有30家,其中印刷量增长的企业占90%,而且全部增长5%以上,增长率达两位数的企业占66.67%。年印刷量在5亿至10亿对开张之间的企业有26家,其中印刷量增长的有25家,增长率达到两位数的有19家。
到了2005年,年印刷量在10亿对开张以上的企业有29家,其中印刷量增长的有17家,增长5%以上的有11家,而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有8家,印刷量减少的企业有11家。年印刷量在5亿至10亿对开张之间的企业有31家,其中印刷量增长的有20家,增长5%以上的有16家,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有13家。印刷量减少的企业有10家。
再看2006年,年印刷量在10亿对开张以上的企业有31家,其中印刷量增长的有19家,增长5%以上的有14家,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有10家。印刷量减少的企业有11家。年印刷量在5亿至10亿对开张之间的企业有28家,其中印刷量增长的有20家,增长5%以上的有14家,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有7家。印刷量减少的企业有8家。
2004年印刷量增长率在5%以上的企业有( )家?
选项
A.19 B.49 C.55 D.无法判断
答案
D
解析
根据“年印刷量在5亿至10亿对开张之间的企业有26家,其中印刷量增长的有25家,增长率达到两位数的有19家”这句话,只能知道印刷量增长率分别达到或超过10%以及不到10%(但也是增长)的企业个数。无法计算增长率在5%以上的企业个数。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z1G8KKKQ
相关试题推荐
第2题A.杂志B.报纸C.小说D.图册
许多少年朋友都喜欢看电视节目,这对增长知识、开发智力有很多益处,但看电视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会造成视力衰退,甚至近视。A.都B.这C.很多D.但
第4题A.新闻报纸B.企业介绍C.毕业简报D.研究报告
第4题A.澳洲的葡萄酒产量有望超过中国B.未来中国葡萄酒消耗量增长迅速C.法国生产的葡萄酒大部分销往中国D.中国葡萄酒产量领先于美国和俄罗斯
甲公司是一家从事服装设计、生产、销售的公司,近年来,受到顾客个性化发展趋势的影响,甲公司独立自主设计的服装广受好评,为更进一步提升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率,决定...
甲公司始创于1996年,是国内一家专业设计、生产汽车座椅的高新技术企业。据其2017年年末显示,甲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亿元,同比增长30%,在国内乘用车座...
2015年1月,京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JH科技”)发布公告指出,基于历史传统市场热不再,高速增长20年的本公司主要盈利项目(下属三大炼...
A公司是一家成长能力极好的企业,从2009年就开始执行全面预算管理,采用静态预算体系编制预算,在2012年又引入了平衡计分卡。在行业稳步增长的...
E公司的2011年度财务报表主要数据 如下: 要求: 请分别回答下列互不相关的问题:如果公司计划2012年销售增长率为15%,它应当筹集多
E公司的2011年度财务报表主要数据 如下: 要求: 请分别回答下列互不相关的问题:假设该公司2012年度计划销售增长率是10%。公司拟通
随机试题
除特殊情形外,401(k)计划成员在( )岁以前不能提取这笔款项。 A、58
1976年( )成立以后,开始出现了专业化运作的并购投资基金。 A.KK
B
小麦中的麦谷蛋白,玉米中的谷蛋白属于( )。
对精神分裂症最具诊断价值的是 A.注意力不集中 B.急性发病 C.人格改变
在()的情况下,比较不合适采用杂志刊登招聘广告。 A.流失率较高的行业或企业B.空缺岗位的地区分布较广 C.空缺岗位并非迫切需要补充D.候选人相...
抵押担保与质押担保的区别是()。A.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可以是担保人B.担保期间不转移对财产的占有C.债权人有权优先受偿D.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可以依法拍卖抵
根据《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关于施工合同变更及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有()。 A.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承包人对发包人提供的图纸可提出书面变更建议 B.承包人...
()是指商业银行持股人的永久性资本投入,即出资人在商业银行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A:经济资本B:监管资本C:账面资本D:实际资本
即使借款公司有明确的借款需求原因时,银行也要对其进行借款需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