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财务会计
背景材料:某二级公路全长28km,路面结构形式为:级配碎石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
背景材料:某二级公路全长28km,路面结构形式为:级配碎石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
免费考试题库
2019-12-17
45
问题
背景材料:某二级公路全长28km,路面结构形式为:级配碎石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C30水泥混凝土面层。该公路通车三年左右,全线较多路段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均出现裂缝,裂缝以横向裂缝为主,部分水泥混凝土面板发生了断板现象。建设单位注意到,挖方路段比填方路段的裂缝及断板现象更加严重。建设单位立即成立了调查小组,对该项目设计图纸、施工过程、试验记录、监理日志等进行全面分析。经过分析总结,认为产生裂缝及断板的原因是:(1)全线超载比较严重,尤其是运煤车较多。(2)由于挖方多为石质挖方,路基多为坚硬的砂岩,根据设计图纸,为了节约造价,位于挖方路段的路面基层采用15cm 厚的水泥稳定碎石,比填方路段的基层减薄了10cm。基层的厚度及强度不足是造成断板及裂缝的原因之一。(3)挖方路段地下水较丰富,且地下水的毛细现象严重。(4)石质挖方路段多采用放炮施工,路基顶面没有形成平整的横坡。(5)根据施工纪录,夏季施工时温度较高,加上施工单位切缝设备不足,导致切缝不及时。(6)切缝深度过深,导致断板。(7)由于该路段附近水源紧张,混凝土面层施工时,没有在基层上洒水,或洒水不够。(8)进行混凝土面板灌缝处理的沥青热稳定性差、易流淌。(9)基层标高控制不严,部分标高超过基层设计标高1.5cm。(10)不同路段的骨料的含水量不一致。施工时没有根据骨料的含水量调整配合比。(11)夏季施工没有进行覆盖养护。问题:1.请分析建设单位关于水泥混凝土面板开裂和断板的原因,改正其中错误之处。2.请从混凝土强度、路面排水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和阐述上面原因中第(7)、(8)、(9)、(10)条为什么是产生混凝土开裂或断板的原因?3.请列出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检测的项目。
选项
答案
解析
1.第(3)条不正确,地下水毛细现象较难通过级配碎石底基层影响面层;第(6)条不正确,切缝深度不够才会导致路面板开裂或断板。其余均正确。2.第(7)条,由于干燥的基层会吸收水泥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分,使板底混凝土强度降低,导致开裂。第(8)条,灌缝处理不好,地面水通过板间接缝进入路面结构层内部,导致开裂和断板。第(9)条,基层标高超高,会导致面层水泥混凝土板厚度不够,从而整体强度不足,导致断板。第(10)条,骨料的含水量不一致,导致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严,过大水胶比对混凝土强度不利,过小的水胶比会引起较大的混凝土收缩,所以容易引起开裂或断板。3.弯拉强度,板厚度,平整度,抗滑构造深度,相邻板高差,纵、横缝顺直度,中线平面偏位,路面宽度。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07csKKKQ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合同结构图的说法,正确的有()。
关于常见组织结构模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矩阵组织结构的特点包括()。
在合同结构图中,如果两单位之间有合同关系,则用()。
在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图中,如果两单位之间有管理指令关系,矩形框之间的连接采用(
关于线性组织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本月购进甲原材料100吨,货
()是基本工资的辅助形式,是根据业绩对基本工资持久性的补充和增加。
公司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包括()。 Ⅰ.
业务尽职调查的考察重点为管理团队、资产质量、融资结构、融资运用、发展战略以及风险
随机试题
根据《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规定,说法正确的是()。
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____、____、____、____,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
以下药物反应中,不属于“病因学A类药物不良反应分类”的是
共用题干 李志和妻子胡丽2005年8月5号出行遭遇车祸,李志当场死亡,胡丽送往
下面是某求助者的SCL-90测验结果如下。 从统计结果来看,该求助者(
图示体系是下述哪种体系? A.几何不变体系,无多余约束B.几何不变体系,有多余约束C.几何常变体系D.几何瞬变体系
网卡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A.将计算机连接到通信介质上B.网络互联C.进行电信号匹配D.实现数据传输
患者,女性,24岁,患唇痈10天,红肿明显。1天前出现昏迷、高热,眼结膜充血、水肿,眼球突出。 出现此并发症的原因可能是A.挤压或说话多B.睡眠欠佳C.抵
下列Partnering模式的特征和要素中,属于Partnering模式要素的是()。A:共同的目标B:出于自愿C:高层管理参与D:信息的开放性
规划评估的重点内容中投资建设规划方案评估要求是()。A、视野宏观性、思维战略性、目标恰当性等要求B、分析其优势条件及未来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C、目标恰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