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职称考试
下列关于抢劫罪的理解,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甲抢劫他人财物后,考虑到被害人有可能告发自己,于是将被害人杀死,甲成立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B、乙为了取得被
下列关于抢劫罪的理解,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甲抢劫他人财物后,考虑到被害人有可能告发自己,于是将被害人杀死,甲成立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B、乙为了取得被
admin
2020-12-24
21
问题
下列关于抢劫罪的理解,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选项
A、甲抢劫他人财物后,考虑到被害人有可能告发自己,于是将被害人杀死,甲成立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B、乙为了取得被害人李某的财物,将李某骗出门外予以杀害,然后到李某家里将其财物洗劫一空,乙的行为成立“入户抢劫”
C、警察丙显示自己的真实身份实施抢劫的,不属于“冒充军警人员抢劫”
D、误以为是普通财物而实施抢劫,但实际上军用物资,仅适用普通抢劫的法定刑
答案
B
解析
A项是正确的。理由在于,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案件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2001)规定,行为人实施抢劫后,为灭口而故意杀人的,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定罪,实行数罪并罚。 B项是错误的。理由在于,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05)第一条的规定,如果暴力或者暴力胁迫行为发生在户内,可以认定为“入户抢劫”;如果发生在户外,不能认定为“入户抢劫”。本案中的乙的暴力发生在户外。 C项是正确的。理由在于,根据《关于审理抢劫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2016)第二条的规定,军警人员利用自身的真实身份实施抢劫的,不认定为“冒充军警人员抢劫”,应依法从重处罚。 D项是正确的。理由在于,行为人主观上认为是普通财物而抢劫,实际上是军用物资,属于对象的认识错误,应在主客观一致的范围内成立犯罪的既遂。“军用物资”可以评价为“普通财物”,因此在“普通财物”的范围内行为人的主客观是一致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0QUQKKKQ
相关试题推荐
有关专利侵权的表述错误的是: A.甲控告乙公司的产品制造方法侵犯自己的专利权,甲应当证明乙的产品制造方法与自己的专利方法相同 B.法院可以依据专利权人...
下列关于股份有限公司的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A.某股份有限公司向发起人和5个机构投资者发行了10万股无记名股票 B.某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一通过成立...
美国甲公司与我国乙公司在东京签订了一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后双方在中国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发生纠纷。请回答第98~100题。 关于本案,以下哪些说法正...
关于民事法律行为,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王某以自己的钢琴为他人设立质权的行为是负担行为 B.陈某去世前设立遗嘱的行为是身份行为 C.司法考试辅...
关于个人独资企业的事务管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个人独资企业应当依法设置会计账簿,进行会计核算 B.个人独资企业招用职工的,可以不签订书面的劳动...
根据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当事人双方约定合同纠纷由成都仲裁委员会或者西安仲裁委员会仲裁后,如果发生纠纷,当事人仍然有权向...
法院对于诉讼中有关情况的处理,下列哪些做法是错误的? A.某甲诉某乙给付抚养费一案,审理过程中,某甲因车祸死亡,法院遂裁定诉讼中止 B.某丙诉某丁给付...
张某用家庭共有财产15万元出资设立一家个人独资企业,但是申请进行企业登记时未明确以家庭共有财产出资,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张某仅用个人财产对企业的...
下列关于诉讼时效的表述错误的是: A.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体现了对民众权利的充分维护 B.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
甲与乙合作共同完成一项发明创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甲不同意就此项发明创造申请专利,则乙有权单独申请 B.如果此项发明创造已经获得专利,则甲有...
随机试题
李某是一家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单位的检验检测人员,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的规定,下列
为防范或然损失风险,可对房地产投资对象投保,投保项目越多则越保险,从而保证房地产
某施工单位在某高校新校区的施工中,为更好地规划和控制该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目标,建立
房地产经纪合同的两种基本类型是( )。 A、房地产代理合同和房地产买卖经纪合
下列事件中,导游需在事后写出书面报告的有()。
下列属于法人信贷业务操作风险控制措施的有()。
以下药物中用作胆碱酯酶抑制药的是
C
如下哪些入境物品需申请办理卫生检疫审批手续,并获得《出入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审批单
个案工作的焦点是使个人或者家庭具有()。A.适应社会环境的基本能力B.处理困境的基本能力C.与社会环境相互促进的能力D.运用环境资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