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建筑工程
某建筑施工企业对某施工现场进行施工准备工作,确定了施工进度计划和各工作可以压缩的时间及其增加的赶工费用,相关数据见表2-20所示。工期每缩短一天,该施工企...
某建筑施工企业对某施工现场进行施工准备工作,确定了施工进度计划和各工作可以压缩的时间及其增加的赶工费用,相关数据见表2-20所示。工期每缩短一天,该施工企...
admin
2020-12-24
45
问题
某建筑施工企业对某施工现场进行施工准备工作,确定了施工进度计划和各工作可以压缩的时间及其增加的赶工费用,相关数据见表2-20所示。工期每缩短一天,该施工企业可节约间接费支出1000元。
问题:
1.绘制该工程的双代号网络图,确定计划工期和关键线路。
2.现业主要求该工程要在26天内完成,求出计划工期为26天的总费用。
选项
答案
解析
(1)首先要根据表格内容完成工程网络计划图的绘制,注意虚工作的添加。 (2)调整网络图时注意关键线路的变化,节约工期要缩短关键线路上工作的持续时间。 [解析] 问题(1): 绘制的网络计划,见图2-12。
根据图上计算,该工程的计划工期为34天,关键线路为①→②→④→⑤→⑥。 问题(2): 已知原施工计划总费用为205000元;工期为26天,须对原网络计划进行优化。 第一步:将赶工费率最低的关键工作E缩短2天,G缩短2天,H缩短2天,共缩短6天。关键线路变成两条:①→②→④→⑤→⑥和①→③→⑥,工期均为28天。 赶工费用1500×2+1200×2+900 ×2=7200(元),网络计划见图2-13所示:
第二步:将A工作和E工作各压缩1天,F工作压缩2天,工期共缩短2天。关键线路变为:①→②→④→⑤→⑥和①→③→⑥。总工期为26天,满足业主要求。 赶工费用2000×1+1500×1+1400×2=6300(元),至此累计赶工费用7200+6300=13500(元),网络计划如图2-14所示。
总费用(26天)=205000+13500-1000×8=210500(元)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3lCaKKKQ
相关试题推荐
()又称分成租金,零售商业用房通常采用这种租金。A:百分比租金B:日租金C:按建筑面积计算的租金D:成本租金
在一项投资的时间段内,资金的流入与流出、数额大小与发生的时点都不尽相同,为了全面、正确的表示现金流量与时间的对应关系,我们要借助()。A:收入支出流量表B:财
对于写字楼建筑,公用面积分摊系数一般在()之间。A:0.3~0.4B:0.1~0.2C:0.2~0.3D:0.4~0.5
根据是否考虑()因素的影响,赢利能力指标分为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A:利润率B:通货膨胀率C:利率D:资金时间价值
下列关于核心产品的说法错误的是()。A:行业核心产品是特定行业为害户提供具有独特价值的、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无法模仿的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管理等要素的有机结合
绿色建筑概念中的两个关键点是“全寿命周期理念”和()。A:节约资源B:保护环境C:减少污染D:建设运营
下列关于仿生建筑的说法错误的是()。A:仿生建筑是以生物界某些生物体功能组织和形象构成规律为研究对象,探寻自然界中科学合理的建造规律B:仿生建筑已成为一种新时
下列不属于大数据的是()。A:行数据B:列数据C:结构化数据D:非结构化数据
下列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中,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的有()。A:利润最大化B:资本利润率最大化C:每股收益最大化D:股东财富最大化
以下成本中,属于指令性的成本是()。A:目标成本B:定额成本C:计划成本D:实际成本
随机试题
裙房和建筑高度不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应采用()。 A.防烟楼梯间
考虑一个基于不支付利息的股票的远期合约多头,3个月后到期。假设股价为40美元,3
某项目拟建于占地面积为50km2的围海造地规划工业园区内,距海岸5km,其大气环
城市垃圾、污水属于( )。
在我国,引起慢性肾衰竭最常见的病因是
在CD光盘上标记有“CD-RW”字样,“RW”标记表明该光盘是()。 A.只能写入一次,可以反复读出的一次性写入光盘 B.可多次擦除型光盘 ...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关于资本主义工资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科学地区分劳动和劳动力是揭示资本主义工资本质的关键B.资本主义工资
室内靠近侧墙处,频率为1000Hz声波的声压级为85dB,室内声场近似为扩散声场。为使该频率声波室外声压级为55dB,侧墙的隔声量TL应为()。A:18dBB
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 )进行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投资控制目标。A.设计概算B.施工图预算C.修正概算D.投资估算
根据《慈善法》,当出现下列情形时,慈善组织应当终止的是()A.擅自改变捐赠财产用途的B.连续二年未从事慈善活动的C.未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的D.将不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