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建筑工程
某河段控制断面上游拟新增两个稳定排放源W1、W2。规划允许两个新增源在该断面COD浓度增量限值为0.5mg/L。若设计水文条件下,W1、W2在该断面的单位...
某河段控制断面上游拟新增两个稳定排放源W1、W2。规划允许两个新增源在该断面COD浓度增量限值为0.5mg/L。若设计水文条件下,W1、W2在该断面的单位...
admin
2020-12-24
46
问题
某河段控制断面上游拟新增两个稳定排放源W
1
、W
2
。规划允许两个新增源在该断面COD浓度增量限值为0.5mg/L。若设计水文条件下,W
1
、W
2
在该断面的单位负荷响应系数分别为α
1
=0.02和α
2
=0.01mg/L/kg/d,则下列W
1
,W
2
的COD分配方案中,可行的有()。
选项
A:方案1W
1
:12.5kg/d,W
2
:25.0kg/d
B:方案2W
1
:20.0kg/d,W
2
:10.0kg/d
C:方案3W
1
:25.0kg/d,W
2
:1.0kg/d
D:方案4W
1
:4.0kg/d,W
2
:40.0kg/d
答案
ABD
解析
根据题意计算得:方案1,W
1
的COD浓度增量为0.02*12.5=0.25(mg/L),W
2
的COD浓度增量为0.01*25.0=0.25(mg/L),总增量为0.5mg/L,符合题意;方案2,W
1
的COD浓度增量为0.02*20.0=0.4(mg/L),W
2
的COD浓度增量为0.01*10.0=0.1(mg/L),总增量为0.5 mg/L,符合题意;方案3,W
1
的COD浓度增量为0.02×25.0-0.5(mg/L), W
2
的COD浓度增量为0.01×1.0-0.01 (mg/L),总增量为0.51mg/L,不符合题意;方案4,W,的COD浓度增量为0. 02×4.0=0.08( mg/L),W
2
的COD浓度增量为0.01×40.0=0.4 (mg/l),总增量为0.48mg/L,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BD。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5MkaKKKQ
相关试题推荐
全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的主管单位是A.卫生部B.中国中医药管理局C.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D.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中可以调剂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人员必须是A.经本医疗机构培训,取得临床药师资格的人员B.经本单位技术评定具有药师以上资格的
甲医疗机构拟从乙药品批发企业购进一种以前从未购进过的丙抗菌药物 甲医疗机构应当保存加盖供货单位原印章的前述证明文件的复印件,保存期不得少于A.1年B.2年
制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目的有A.保障公众用药安全B.为加强药品的上市后监管C.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D.及时、有效控制药品风险
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的保障措施包括A.完善保障药品安全的配套政策B.完善药品安全法律法规,推动制订执业药师法C.加强药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D.全面落实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药品被抽验单位没有正当理由,拒绝抽查检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被抽验单位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宣布
《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指标有A.到“十二五”末,中药标准主导国际标准制定B.到“十二五”末,零售药店全部实现营业时有执
根据《药品召回管理办法》,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下列叙述正确的有A.药品生产企业决定召回后,应在规定时间内通知药品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停止销售和使用该药品B.
某药品广告称,该药品能根治黑色素瘤,采用“最高科学,最新技术”研发而成,经某医疗科研单位权威验证。该药品称已在各大药店火热销售。 该药品广告违反了《药品...
执业药师执业应按规定进行注册,并在注册单位为公众提供药学服务,体现了A.奉献知识、维护健康B.持续提高、注册执业C.行为自律、维护形象D.热心公益、普及知
随机试题
OTC的中文含义是 A.处方药 B.非处方药 C.柜台药 D.甲类药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规定的标称有效焦点尺寸表示方法是 A.0.5mm2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属于()结构。
结构分析法经常用于与同行业平均水平比较分析。( )
下列关于商业银行资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心智技能
静力压桩施工结束后,应做桩的()检验。A、桩垂直度B、桩身质量C、压入深度D、承载力E、桩的连接质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复保险与共同保险并无实质区别B:重复保险与共同保险的惟一区别在于重复保险签发多张保险单而共同保险只签发一张保险单C:重复保险的保
快餐店的兴起是利用了消费心理中的( )。A.便利心理B.从俗心理C.攀比心理D.求异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