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医药卫生
共用题干 男,30岁。右下智牙近中位阻生,反复发生冠周炎,现无明显症状要求拔除。右下第二磨牙远中探诊可疑龋坏。出现上述症状后相应的治疗应为 A:彻底清创后碘仿
共用题干 男,30岁。右下智牙近中位阻生,反复发生冠周炎,现无明显症状要求拔除。右下第二磨牙远中探诊可疑龋坏。出现上述症状后相应的治疗应为 A:彻底清创后碘仿
admin
2020-12-24
81
问题
共用题干
男,30岁。右下智牙近中位阻生,反复发生冠周炎,现无明显症状要求拔除。右下第二磨牙远中探诊可疑龋坏。
选项
出现上述症状后相应的治疗应为
A:彻底清创后碘仿纱条填塞隔离刺激
B:口服或肌注抗生素防止感染扩散
C:拍摄X线片观察右下第二磨牙能否保留,必要时拔除
D:探查右下智牙舌侧骨板必要时将之摘除
E:局部理疗缓解症状
答案
A
解析
题50:严格来说,阻生智牙的拔除就是对其脱位阻力的解脱过程。因此,全面正确地分析阻力是能否成功拔除的关键。X线片是临床最直观有效的阻力分析工具。其他选项在智牙拔除之前亦应考虑,但首选应当是阻力分析。题51:智牙劈开是对其拔除时去除邻牙阻力和冠部骨阻力的有效方法。但若在劈开过程中既未劈开,智牙已经松动,为避免继续劈开时将智牙冲入深部组织间隙内,一般须选择涡轮机将智牙牙冠分开,去除阻力。题52和题53:这两题主要考查牙拔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一一千槽症的诊断和处理方法。题54:咽颊前间隙位于下颌第三磨牙舌侧、翼内肌前缘前方。咽颊前间隙感染是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又一较常见的并发症,原因是拔牙手术不洁或T颌第三磨牙拔除时各种原因造成的舌侧骨板骨折。其主要特点是拔牙后2~3天出现,患者主诉拔牙窝舌侧疼痛,吞咽时明显;局部红肿明显集中于下颌第三磨牙舌侧,无拔牙窝空虚,这一点可与干槽症目鉴别。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6IJeKKKQ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关于急性龈乳头炎的治疗,哪一项不正确A.全身应用抗生素B.去除局部刺激因素C.局部使用抗菌药物冲洗D.急性炎症过后,彻底去除病因,如邻面龋、不良修复体
下列关于急性白血病牙龈病损的治疗,说法正确的是A.首诊时需进行彻底的牙周洁治B.及时与血液内科医师配合治疗C.2%氯己定含漱D.牙周手术切除增生的牙龈
牙周炎临床症状不包括A.牙周袋形成B.牙齿松动C.牙槽骨吸收D.牙龈炎症E.根尖病损
可复性牙髓炎行盖髓术治疗后复诊的时间应为A.1?2周B.1?2天C.2?3个月D.3?4天E.5?6天
塑化液导入根管后覆盖根管口的材料是A.氧化锌丁香油粘固剂B.磷酸锌粘固剂C.氢氧化钙糊剂D.碘仿糊剂E.无特殊要求
怀疑左下第一磨牙有可复性牙髓炎,进行牙髓活力测验时,应先检査的牙是A.左下第一磨牙B.左下第二磨牙C.右下第一磨牙D.右下第二磨牙E.左下第一前磨牙
患者,女,24岁,左下第三磨牙低位阻生。注射麻药后出现头晕、胸闷、面色苍白,脉快而弱,恶心、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并有短暂意识丧失。 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患者,女,24岁,左下第三磨牙低位阻生。注射麻药后出现头晕、胸闷、面色苍白,脉快而弱,恶心、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并有短暂意识丧失。 针对上述情况采取的措...
患者,女,24岁,左下第三磨牙低位阻生。注射麻药后出现头晕、胸闷、面色苍白,脉快而弱,恶心、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并有短暂意识丧失。 根据上述症状可诊断为A.癔
研究心理社会应激源事件和影响程度时,适宜量表是A.90项症状检核表B.Hamilton抑郁量表C.Zung自主自评抑郁量表D.主题统觉测验E.生活
随机试题
(68-70题共用题干) 男性,18岁,车祸致伤,即来院就诊,神志朦胧,咯血,
下列能够对企业员工产生内部激励的因素是()。 A.惩罚和监督 B.良好的工
在安全生产责任制中,关于施工员职责说法错误的是()。
下列各波函数不合理的是:
联合国第37届会议批准的“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是在A.1982年B.1972年C.1992年D.1952年
在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事项有()A.配合顾客说话的节奏B.语言表达要简明清晰C.要尽量微笑服务D.找到于顾客交流的共鸣结合点E.学会赞美顾客
2013年1—4月份,全国总计及东中西部地区每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最多的是()。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D.全国总计
素质教育的实施对象是( )A.中小学教育B.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C.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D.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
麻黄的主治病证是A:风寒感冒,咳嗽胸闷B:风寒表虚有汗C:风寒、风热表证D:风寒表证,表证夹湿E:水肿兼有表证者
关于人力资源规划的步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执行计划与实施监控先于人员供给预测B:评估人力资源规划先于供需匹配C:组织目标与战略分析先于提供人力资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