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医药卫生
共用题干 男,19岁。患病1周,牙龈乳头坏死,前牙唇侧明显,坏死形成溃疡处凹陷,表面灰白色假膜,触之出血明显,口腔有腐性口臭。体温37.8℃,颏下淋巴结...
共用题干 男,19岁。患病1周,牙龈乳头坏死,前牙唇侧明显,坏死形成溃疡处凹陷,表面灰白色假膜,触之出血明显,口腔有腐性口臭。体温37.8℃,颏下淋巴结...
admin
2020-12-24
45
问题
共用题干
男,19岁。患病1周,牙龈乳头坏死,前牙唇侧明显,坏死形成溃疡处凹陷,表面灰白色假膜,触之出血明显,口腔有腐性口臭。体温37.8℃,颏下淋巴结肿痛,既往未出现全身明显异常现象。
选项
在局部处理同时,选择全身最佳用药是
A:四环素
B:青霉素
C:金霉素
D:卡那霉素
E:甲硝唑
答案
E
解析
题1:题干的病例表现是典型的急性坏死性龈炎表现,而且既往未出现全身明显异常现象,可排除白血病,因此,对急性坏死性龈炎具辅助诊断意义的检查是答案C.革兰氏染色涂片。题2:在取坏死物涂片后,镜下观察可见到导致坏死性龈炎的主要致病菌螺旋体和梭形杆菌大量增加,因此正确答案应为C。题3:题干病例表现符合急性坏死性龈炎,主要致病微生物是梭形杆菌和螺旋体,为厌氧微生物,甲硝唑是抗厌氧微生物的最佳药物。因此,在局部处理同时,若需全身用药,则最佳用药是甲硝唑。四环素及青霉素只能防止继发感染,不是最佳选择药物。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7iJeKKKQ
相关试题推荐
颌面部复合伤伴有鼻腔、外耳道出血时,应考虑有A.鼻腔、外耳道软组织挫伤B.鼻黏膜撕裂伤C.口腔出血反流至鼻腔D.颅底骨折脑脊液漏E.鼻、耳道骨折
关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描述,错误的是A.均为继发性B.有时也可为原发性C.多为牙源性或腺源性感染扩散所致D.多为需氧和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E.化脓性炎
患者,男,7岁,因多数乳牙龋坏去口腔科就诊,医生治疗龋坏牙后推荐专业应用含氟凝胶防龋。 医生叮嘱患者下次复诊时间是A.1周后B.1个月后C.3个
患者,男,7岁,因多数乳牙龋坏去口腔科就诊,医生治疗龋坏牙后推荐专业应用含氟凝胶防龋。 供专业人员常用的APF凝胶的浓度是A.500mg/LB.10
全国口腔健康调查技术组专家对某省调查人员进行了调查前培训,纠正了一些容易影响调查质量的不足之处。 用牙周CPITN指数只检查6颗指数牙的年龄应在A.30岁以
全国口腔健康调查技术组专家对某省调查人员进行了调查前培训,纠正了一些容易影响调查质量的不足之处。 经标准一致性检验不合格的检查者不能参加调查,不合格者的K值在
全国口腔健康调查技术组专家对某省调查人员进行了调查前培训,纠正了一些容易影响调查质量的不足之处。 临床检查不应该计入DMFT的牙是A.已充填有龋B.已充填无
全国口腔健康调查技术组专家对某省调查人员进行了调查前培训,纠正了一些容易影响调查质量的不足之处。 根据WHO龋病诊断标准,下面哪一项不应诊断为龋齿A.病损有底
上颌松软牙槽嵴形成的原因是A.上前牙缺失后牙槽嵴自然吸收形成B.上颌义齿长期刺激所致C.下前牙较大的力造成上前牙区牙槽嵴压迫性吸收D.牙槽嵴吸收与软组
患者右上中切牙扭转近90°角,且伴有唇侧倾斜,牙髓正常,牙根长、粗大,牙槽骨轻度吸收,牙龈红肿,探易出血。 桩核切端应为金瓷冠留出的间隙为A.1mmB.
随机试题
下列关于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一级企业法定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函数可去间断点的个数为()。 A.1B.2C.3D.无穷多个
关于造成游客人身和财物损失的情况中,旅行社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是()。A.由于导游员个人过错导致的游客人身伤亡和财物损失B.旅游者没有参加约定的旅游活动而自行活动
女性,80岁。3天来发现巩膜黄染、皮肤瘙痒,来院就诊。 为了解胆道是否有梗阻及梗阻部位,最简便的检査方法是A.B型超声B.CTC.MRID.ER
与乌头相反的药物是A.细辛B.大戟C.瓜蒌D.海藻E.甘草
生物等效性是指A.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过程B.药物随胆汁进入小肠后被重吸收的现象C.药物在体内受酶系统或肠道菌丛的作用发生结构转化的过程D.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
男性,65岁。活动时心悸、气短1年余,查体:胸骨左缘第3肋间可闻及舒张期叹气样杂音,向心尖部传导,外周血管征阳性。该患者心界叩诊最可能表现为A:向左下扩大,心腰
唾液腺炎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是A.血源性B.逆行性C.淋巴源性D.损伤E.邻近组织炎症波及
下列工作内容中,属于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内容的是()。A.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的合理性B.施工用水、电、通信、道路等接通工作C.是否符合招标企业的建设要求
单一客户购买商业银行发行的QDII产品金额不得低于()万元人民币。A:100B:50C:30D: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