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年轻的反叛者——列宁》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tikufree2019-12-17  13

问题 高中历史《年轻的反叛者——列宁》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列宁的葬礼》,提出问题:1924年1月21,数万的工人、农民、士兵在最寒冷的冬季排着长队来送别列宁,为列宁的去世感到无限悲哀。提问:列宁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为俄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引起学生思考,从而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列宁民主革命思想的确立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十月革命相关知识点,学习列宁思想产生的主要社会背景:俄国沙皇统治腐败,经济发展缓慢,百姓生活困苦,国内矛盾异常尖锐突出,民主革命思想兴起。教师接着播放列宁纪录片相关视频,提出问题:列宁民主革命思想是怎么产生的?学生根据视频及课本可知产生原因如下:(1)中学时代列宁阅读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著作,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2)哥哥革命悲剧的影响。(3)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教师接着出示相关资料,提出问题:中学时代的列宁由于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产生了强烈的革命热情,但这只是一种萌芽状态,其思想是怎么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其理性主张又是什么呢?学生根据课本及所给资料回答:列宁哥哥因刺杀沙皇未果被处死刑,对列宁产生巨大震动,他开始阅读《资本论》等著作,使自己的革命思想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他主张必须依靠人民群众,从根本上推翻旧制度,建设新社会。(二)列宁早期革命活动过渡:列宁哥哥革命的悲剧促进了列宁革命思想的发展,而这一思想又推动了列宁早期的革命活动。我们来看看,它又是如何推动的呢?教师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根据视频及教材概括列宁的早期革命活动,之后教师总结归纳:(1)参加反对沙皇专制政府的学生运动;(2)1893年,参加马克思主义小组,发动工人罢工;(3)1895年会晤劳动解放社领导人普列汉若夫。教师接着讲述:伟大的革命者源于伟大的信仰,伟大的信仰造就了伟人风范。列宁勇于探索的革命生涯都源于中学时代革命信念的确立,而这一信念又推动着列宁不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发展和创新。教师提问:我们能从列宁身上学到什么精神?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树立为国家、民族的发展振兴而学习、工作的人生理想。环节三:小结作业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回顾本课所学知识。2.作业:课下搜集列宁的相关故事,下节课分享。【答辩题目解析】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2.小组讨论要注意什么?

选项

答案

解析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列宁民主革命思想产生的原因及列宁的早期活动。因为这两个知识点比较简单,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阅读教材的方式自行归纳总结。其中民主革命思想产生的原因需要注意的是让学生了解列宁民主革命思想的发展过程,故本课教学过程中对列宁思想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进行了着重讲解。2、(1)因材施“论”: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的问题应该是学生感到似懂非懂的问题,课堂讨论的问题一次不宜太多,讨论的时间也不能太长且难易适中。(2)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分组时,可以给本班学生按成绩、语言表达能力、性格、组织能力等方面排个队,然后再进行优化组合,并从中挑选一位性格较为开朗、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该组的组长,在实施讨论时给本组分配角色,组织讨论,做好讨论记录。(3)组织性:教师在课堂中应深入每一个活动小组,引导他们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给组内每位成员落实相应的任务和要求。在讨论前除了有明确的分工外,还必须落实相应的讨论要求。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8Ex9KKK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