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职称考试
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流程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培养→鉴别培养。请据此回答问题: (1)在筛选过程中,所用的_____(液体/固体)培养基...
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流程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培养→鉴别培养。请据此回答问题: (1)在筛选过程中,所用的_____(液体/固体)培养基...
admin
2020-12-24
54
问题
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流程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培养→鉴别培养。请据此回答问题:
(1)在筛选过程中,所用的_____(液体/固体)培养基,是以_____作为碳源。(6分)
(2)为防止杂菌污染,实验前,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等进行_____(灭菌/消毒)。(3分)
(3)为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将筛选获得的菌液稀释后用_____法接种到刚果红培养基上,然后挑选产生_____的菌落作为菌种进行扩大培养。(6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固体;纤维素 (2)灭菌 (3)涂布平板:透明圈 解析:纤维素分解菌分离的实验原理:①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可以把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供微生物加以利用,故在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选择培养基一般为固体培养基。 ②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 实验过程:土壤取样(采集土样时,应选择富含纤维素的环境)→选择培养(用选择培养基培养,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梯度稀释→涂布平板、鉴别培养(将样品涂布于含刚果红的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固体培养基上)。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8Hq8KKKQ
相关试题推荐
某初中历史教师李某某为中国古代史专题中的一节新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准备教学设计。她的教学设计流程大体如下: 首先,教师通过一首顺口溜“山...
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
材料: 某初中历史教师刘某为新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准备教学设计。他的教学设计流程大体如下: 首先.教师通过一段经过剪辑整理的视频课件,介绍先秦时...
洋务派和顽固派在()的问题上观点是一致的。A.维护封建制度B.维护“祖宗成法”C.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D.改革清政府的内政外交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中共四大的中心议题是()。A.提出民主革命纲领B.讨论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C.讨论党如何领导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D.批评了陈独秀“右倾”错误,强调
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B.上海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
在对运动项目进行教材化处理时,通常的工作流程是()。A.改造、选择和编排B.选择、改造和编排C.编排、选择和改造D.改造、编排和选
教师对学生反复强调学习该教材的价值与意义,目的是解决学生的什么问题?()。A.为什么学B.用什么学C.学什么D.怎么学
随机试题
建筑面积包括()。 A、使用面积 B、交通面积 C、辅助面积 D、结构面
乙醇的部分缓慢氧化生成下列哪一种化合物 A.丙酮 B.醋酸 C.丁醇 D
在送电线上,无结冰或轻冰地区,其机械强度主要受最大设计风速控制’该风速取值主要根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关于环境影响后评价的说法正确的
为了使某橡肢阀座的硬度指标y满足76±3,进行配方调整试验,着重考察4个因子A、
男婴,6个月,腹泻2天,稀水样便5~6次/天,量中等,偶吐奶,尿略减少。前囟及眼
下列疾病中,免疫荧光法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的是A.血管神经性水肿B.带状疱疹C.单纯疱疹D.天疱疮和类天疱疮E.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假设五个相异的正整数的平均数是15,中位数是18,则此五个相异的正整数中最大数的最大值可能是多少?()A.24B.32C.35D.42
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规律性:
矿井水害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应坚持( )的原则指导和组织井巷掘进施工。A.排水为主,堵水为辅B.探水为主,排水为辅C.避水为主,堵水为辅D.有疑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