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医药卫生
孕妇,23岁,因“停经342 周,活动后憋喘、气促1天”入院。否认既往哮 喘病史,昨日轻微活动后即感不适,休息后无 不适,夜间可平卧,查体:T 36.8℃...
孕妇,23岁,因“停经342 周,活动后憋喘、气促1天”入院。否认既往哮 喘病史,昨日轻微活动后即感不适,休息后无 不适,夜间可平卧,查体:T 36.8℃...
admin
2020-12-24
31
问题
孕妇,23岁,因“停经342 周,活动后憋喘、气促1天”入院。否认既往哮 喘病史,昨日轻微活动后即感不适,休息后无 不适,夜间可平卧,查体:T 36.8℃,P 95次/ 分.R 20次/分.BP 128/88mmHg,口唇轻度发绀,无杵状指。听诊:双肺呼吸音略粗,双肺底 闻及少许湿啰音,心律规整,第二音亢进,胸骨 左缘第二肋间闻及3/6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宫高29cm,ROA,FHR:140次/分,双下肢水肿, 未触及宫缩。
选项
提问1:要确诊,需要对患者进行以下哪些检查
A.心导管检查
B.超声心动图
C.孕期超声
D.胸片
E.心电图
F.凝血五项
答案
BE
解析
2.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房间隔缺损,以及肺动脉压50mmHg,大于25mmHg.确定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患者临床表现:轻微活动后即感不适,双肺呼吸音略粗,双肺底闻及少许湿啰音,提示妊娠期早期心衰。 3.根据患者轻微活动后即感不适.休息后无不适的临床表现,心功能分级为Ⅲ级,不宜经阴分娩,宜放宽剖宫产指证。控制心衰后剖宫产终止妊娠。 4.患者心功能分级为Ⅲ级,不宜哺乳,产后3天内是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期,且产后出血、感染及血栓栓塞是严重的并发症,极易诱发心力衰竭;卡前列素禁用于活动性心、肺、肾疾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8SW8KKKQ
相关试题推荐
患儿女,3岁。半年来“感冒”反复发作,家长多次自行给予“阿司匹林”、“头孢拉定”、“阿莫西林”、“罗红霉素”等药物治疗。5天前患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入院。...
护士从事护理活动唯一合法的法律文书是A:《护士条例》B:护士执业证书C:护理或助产专业毕业证书D:《护士管理办法》E: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针对护在执业活动中面临职业危害的问题,《护士条例》中未做以下规定A:护士应当获得与其所从事的护理工作相通应的卫生防护、医疗保健服务B:从事有感染传染病危险T作
以下护士在执业活动中的表现,错误的是A:发现患者病情危急,立即通知医师B:抢救垂危患者时,不能实施紧急救护,必须遵医嘱C:医师不能马上赶到时,护士应当先行实
共用题干 患儿男,1岁2月,到医院体检身体,体重9.2kg,身高78cm,头围46cm,囟门尚未关闭。护士给予的正确指导是A:暂停户外活动B:增加脂肪供给
为了改善睡眠质量,老年人睡前应注意A:加餐B:多饮水C:加强活动D:阅读兴奋书籍E:用热水泡脚
小儿能量代谢中特有的能量消耗是A:基础代谢B: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C:活动D:生长E:排泄
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69岁。因头痛、头晕、右半身麻木无力2个月,呕吐2日入院。体检:神清,血压正常,眼底视盘模糊不清,视乳头水肿。右面部感觉减退,右侧肢...
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69岁。因头痛、头晕、右半身麻木无力2个月,呕吐2日入院。体检:神清,血压正常,眼底视盘模糊不清,视乳头水肿。右面部感觉减退,右侧肢...
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65岁。主因右侧肢体活动不便4小时人院,患者神志清楚,有高血压及糖尿病史,曾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右侧肢体肌力为2级。确诊最有价值的辅助
随机试题
最能客观地对自身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更好的强化自己已有的经验,改正和弥补自身不足的
68岁的张阿姨因脑中风丧失了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其身边无子女照顾,社会工作者小马对
企业进行的工资市场调查就是要保证工资的( )。
感冒清热颗粒除疏风散寒外,又能
图1显示的人口迁徙情况发生在下列哪一时期( )
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它是由一些子系统构成的,这些子系统包括()。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E.反馈过程
肉豆蔻既治久泻久痢,又治()A.肾虚喘息B.虚汗不止C.肾虚遗精D.肺虚久咳失音E.虚寒气滞脘腹胀痛
某商品混凝土的目标产量为500立方米,单价为660元,损耗率为5%,实际产量为520立方米,单价为680元,损耗率为3%。受影响的程度依次为产量、单价及损...
《测绘资质证书》编号形式正确的是()A:省、自治区、直辖市编号+顺序号+测资字+等级B:等级+省、自治区、直辖市编号+顺序号+测资字C:等级+测资字+省、自
短缺与滞留并存,经济运行中的部分产品、生产要素供过于求,另一部分又供不应求,这是()的主要表现。A.总量性货币失衡B.结构性货币失衡C.全面性货币失衡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