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医药卫生
急性心肌梗死AST变化规律A.起病6h内升高,24h达高峰,3~4d恢复正常 B.起病4h内升高,16~24h达高峰,3~4d恢复正常 C.起病8~10h升高,
急性心肌梗死AST变化规律A.起病6h内升高,24h达高峰,3~4d恢复正常 B.起病4h内升高,16~24h达高峰,3~4d恢复正常 C.起病8~10h升高,
admin
2020-12-24
75
问题
急性心肌梗死AST变化规律
选项
A.起病6h内升高,24h达高峰,3~4d恢复正常
B.起病4h内升高,16~24h达高峰,3~4d恢复正常
C.起病8~10h升高,2~3d时达高峰,1~2周正常
D.起病6~12h升高,24~48h达高峰,3~6d恢复
E.起病3h升高,第2~5d出现平坦峰,持续3周
答案
D
解析
1.急性心肌梗死后CK的衍变过程为起病6小时内升高,24小时达到高峰,3~4天恢复正常。 2.急性心肌梗死后LDH的衍变过程为起病8~10小时升高,2~3天达到高峰,1~2周恢复正常。 3.急性心肌梗死后CK-MB的衍变过程为起病4小时内升高,16~24小时达到高峰,3~4天恢复正常。 4.急性心肌梗死后AST的衍变过程为起病6~12小时升高,24~48小时达到高峰,3~6天恢复正常。 5.急性心肌梗死后TnT的衍变过程为起病3小时升高,2~5天出现平坦峰,可持续3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8p8CKKKQ
相关试题推荐
患者,青年男性,28岁,因腹水、肝大入院治疗,经进一步检查确诊为巴德-吉亚利综合征。 急性的巴德-吉亚利综合征的临床三联征是指A.腹痛.腹胀.腹水B.
患者,男性,18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12小时入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当晚行阑尾切除术,病理为坏疽性阑尾炎。术后第二天清晨,患者表现为腹痛,烦躁不安,未...
患者,男性,18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12小时入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当晚行阑尾切除术,病理为坏疽性阑尾炎。术后第二天清晨,患者表现为腹痛,烦躁不安,未...
患者,女性,40岁,半年前因急性阑尾炎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恢复正常,近一周来间断出现腹痛症状,腹痛以右下腹为主,伴有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便等症,入院查...
患者,女性,40岁,半年前因急性阑尾炎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恢复正常,近一周来间断出现腹痛症状,腹痛以右下腹为主,伴有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便等症,入院查...
男性患者,39岁,近一周来每当进食中即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胆汁和胃内容物,改变体位后症状得以缓解,入院后经查初步诊断为急性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征 若...
女性患者,37岁,急性阑尾炎术后4天,出现腰部下坠不适,总有便意、排便不尽感;查体:T:38℃,脉快,直肠指诊触及向直肠内膨出的包块,有明显压痛。 下一...
女性患者,37岁,急性阑尾炎术后4天,出现腰部下坠不适,总有便意、排便不尽感;查体:T:38℃,脉快,直肠指诊触及向直肠内膨出的包块,有明显压痛。 初步考虑为
患者,男性,47岁,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收住入院,入院后行保守治疗,于入院后第3天体温升高,腹痛加剧,伴有腹胀,腰大肌强直征(+);B超检查提示阴性。 影...
患者,男性,47岁,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收住入院,入院后行保守治疗,于入院后第3天体温升高,腹痛加剧,伴有腹胀,腰大肌强直征(+);B超检查提示阴性。 下...
随机试题
下列血清LD同工酶变化,哪项见于骨骼肌疾病 A.LD1>LD2 B.LD2
物业服务成本定价审核方法和标准要求,固定资产折旧采用()。
采用成本加成利润率来制定运价时,确定利润的方法有()。
经过了2013年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家对2014年大学生的就业______关注。去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669万,被一些人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14...
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是{pz_填空}。
建设工程项目总进度目标论证的工作包括:①进度计划系统的结构分析,②项目的工作编码,③编制各层进度计划,它们的正确次序是()。 A.①②③ B...
物证、档案、鉴定结论其证明力一般大于()。A.勘验笔录和经过公证、登记的书证B.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C.勘验笔录、证人证言D.经过公证、登记的书证和视听资料
注册建造师有权()。A.超出聘用单位业务范围从事执业活动B.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受聘或执业C.允许信得过的人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执业活动D.对本人执业活动进行
各类用人单位成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有()。A.用工权利能力B.用工行为能力C.劳动休息权力D.劳动权利能力E.劳动行为能力
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A.劳动力供给量B.劳动力供给率C.劳动力需求量D.劳动力需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