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考公考编
通常情况下,报刊的记者和编辑在文章的措辞上极其小心,但在基于激发读者好奇心与报刊发行量的压力下,“体面”的报刊与“垃圾”报刊之间的品位差异似乎在缩小。加之...
通常情况下,报刊的记者和编辑在文章的措辞上极其小心,但在基于激发读者好奇心与报刊发行量的压力下,“体面”的报刊与“垃圾”报刊之间的品位差异似乎在缩小。加之...
admin
2020-12-24
60
问题
通常情况下,报刊的记者和编辑在文章的措辞上极其小心,但在基于激发读者好奇心与报刊发行量的压力下,“体面”的报刊与“垃圾”报刊之间的品位差异似乎在缩小。加之,人们的注意力持久度似乎也很短暂,这使得上述困境加剧。下列各项判断不能从上述文字中推出的是( )。
选项
A.报刊迫于销售压力在尽量准确报道的同时还要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B.记者和编辑对怎样才能在文章中激发读者的好奇心更在意了
C.如果人们对报刊报道的注意力持久度并不短暂,则“体面”报刊的品位会提升
D.记者和编辑在文章措辞上的极其小心,不能与其应怎样吸引读者注意力相提并论
答案
C
解析
A项和B项从“基于激发读者好奇心与报刊发行量的压力下”可推出,D项从文段的第一句可以看出,“但”后边是转折,所以“吸引读者注意力”显然比“措辞小心”更重要。从文段能看出“体面”的报刊与“垃圾”报刊之间的品位差异似乎在缩小的原因有二:一是激发读者好奇心与报刊发行量的压力,二是人们的注意力持久度似乎很短暂,而C项中只强调改变一个原因,显然不必然导致结果的改变。故C项不能推出。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92D0KKKQ
相关试题推荐
1896年的一篇文章概括了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至革命派之缘起,虽无由追溯,而其大致要由不嫌于满清之行事……孙逸仙博士辈之初意,原欲以平和之手...
1946年8月,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指出,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进一步指出,在美国和苏联之...
职业枯竭是指人们在自己长期从事的工作压力之下,产生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职业枯竭的是:A.甲每天白天要上班,晚上还要照顾小孩和老人
借代是指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代替的叫“本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
在一些电影网站,点开每一部电影作品,其条目下的评论文章都成百乃至上千。不过,细看评论具体内容,或者是“太差”“看不懂”,或者是“力挺”“就是好看”,这...
“有用”对思维而言是一种巨大的________,很容易让我们摒弃理性,走向________,结果造成知识的无效积累,记忆负担日增,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下,下一...
职业枯竭是指人们在自己长期从事的工作压力之下,产生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职业枯竭的是:A.甲每天白天要上班,晚上还要照顾小孩和老人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是:A.“乐府双璧”指的是《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B.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是白居易C.《六一诗话》是我国第一部
借代是指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代替的叫“本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
借代是指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代替的叫“本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
随机试题
传承乡音的语言魅力 乡音,历来的都是最亲切的声音,也是漂泊在外的学子以及为
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有()。
路面车辙用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DI)评价,RDI计算与()有关。
以下的计量单位中,以物理计量单位计量的有()。A.米B.千克C.平方米D.吨E.颗
1岁婴儿,2个月前多汗、惊厥,出牙3颗就诊。查体前囟2cm×2cm,方颅、串珠肋,血钙2mmol/L(8mg/dl),钙磷乘积28,注射维生素D30万U,...
属于脂肪动员的产物是A.甘油B.3-磷酸甘油C.3-磷酸甘油酸D.1,3-二磷酸甘油酸
关于填埋区GCL垫层铺设的说法,正确的有()。A.必须在平整的土地上进行B.不能在有水的地面及下雨时施工C.坡面顶部和底部应设置锚固沟,固定坡面防水垫的
在一定时间内和设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称为()。A:需求B:总需求C:供给D:总供给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王某,男性,20岁,某职业技术学院二年级学生,因担心别人害自己而多次从学校逃跑,由家长送到心理咨询中心。案例介绍:王某近几个月来经常...
FairyTalesforAlltheWorld(2006年真题) Thisyear,theworldismarking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