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医药卫生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配伍变化的有()。A.在含较多黏液质和蛋白质的水溶液中加入大量的醇后产生沉淀 B.散剂、颗粒剂在吸湿后又逐渐干燥而结块 C.混悬剂因久贮而发生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配伍变化的有()。A.在含较多黏液质和蛋白质的水溶液中加入大量的醇后产生沉淀 B.散剂、颗粒剂在吸湿后又逐渐干燥而结块 C.混悬剂因久贮而发生
admin
2020-12-24
44
问题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配伍变化的有()。
选项
A.在含较多黏液质和蛋白质的水溶液中加入大量的醇后产生沉淀
B.散剂、颗粒剂在吸湿后又逐渐干燥而结块
C.混悬剂因久贮而发生颗粒粒径变大
D.维生素C与烟酰胺混合后产生橙红色固体
E.溴化铵与强碱性药物配伍时产生氨气
答案
ABC
解析
物理配伍变化:几种药物配伍使用,常发生分状态或其他物理性质的改变致使药物制剂不符合质量标准或医疗的需要。常见物理配伍变化有:(1)溶解度的改变:不同性质溶剂制成的液体制剂配合作用时,药物会因在混合溶液体系中溶解度降低而析出沉淀,或产生分层现象。(2)潮解、液化和结块:吸湿性强的药物或制剂如干浸膏、冲剂、乳酶生、干酵母等在配伍时,或在制备、应用与贮存中发生潮解与液化,产生原因:①药物或制剂混合后临界相对湿度下降而出现吸湿;②形成低共熔混合物。(3)分散状态与粒径的变化:乳剂、混悬剂与其他药物配伍,出现粒径变大或久贮后产生粒径变大,分散相聚结而分层。某些胶体溶液可因是解质或脱水剂的加入,而使其产生絮凝、凝聚甚至沉淀。故本题选择ABC。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96caKKKQ
相关试题推荐
混悬剂中加入的电解质为A:助悬剂B:润湿剂C:絮凝剂D:反絮凝剂E:分散剂
关于药物的淋巴系统转运正确的是A:某些特定物质如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转运的主要途径B:某些特定物质如氯化钠、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转运的主要途径C:淋巴循环
以下关于混悬剂的质量评价正确的是A:沉降容积比越大混悬剂越稳定B:沉降容积比越小混悬剂越稳定C:重新分散试验中,使混悬剂重新分散所需时间越短,混悬剂越稳定
与大多数药物结合有关的蛋白是A:白蛋白B:α1-酸性糖蛋白C:脂蛋白D:球蛋白E:血红蛋白
根据stoke′s定律,提高混悬剂稳定性的措施包括A:降低药物粒度B:增加药物的溶解度C: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D:增加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E:减少药物
物理化学靶向制剂包括A:磁性微粒B:热敏靶向C:pH敏感靶向D:表面修饰的主动靶向E:被动靶向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包括A:组织结合与蓄积B:血液循环速度C:给药途径D:血管通透性E:血浆蛋白结合
抗病毒药物可分为A:核苷类B:非核苷类C:开环核苷类D:蛋白酶抑制剂E:抗生素类
呋喃妥因与丙磺舒合用,可导致呋喃妥因尿中浓度和疗效发生如何变化A:尿中浓度降低,疗效减弱B:尿中浓度增高,疗效减弱C:尿中浓度降低,疗效增强D:尿中浓度增
林可霉素抗菌机制描述正确的是A:作用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B:作用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C:作用于细菌的DNA旋转酶
随机试题
下列哪项是糖原分解的关键酶?( ) A.脱枝酶 B.磷酸葡萄糖变
正常人大于69岁时,角膜内皮细胞的平均密度为每平方毫米 A.3000~4000
下列关于胎方位的描述,哪项正确 A、枕右前位时,胎背在母体的左侧 B、枕左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规定的臭氧(O3)浓度限值有(
【电机学】24、变压器并列运行必须满足哪些条件?
关于成本分析的依据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党章》规定,党组织对党员做出处分决定,应当实事求是地查清事实。处分决定所依据的事实材料和处分决定(_____)同本人见面,听取本人说明情况和申辩。A.可以
下列哪项不是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特点A.反复发作的溃疡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有黄色伪膜,周围红晕B.多见于唇、颊、舌等非角化黏膜C.好发于中青年D.病程7~
设A是3阶矩阵,矩阵A的第1行的2倍加到第2行,得矩阵B,则下列选项中成立的是:A.B的第1行的一2倍加到第2行得AB.B的第1列的一2倍加到第2列得A
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A:入球动脉压B:出球动脉压C:有效滤过压D:血浆胶体渗透压E:肾小球毛细血管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