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考公考编
假如购买甲书的数量是乙书的2倍且两书共买60本,那么至少花费多少元?A.162 B.185 C.198 D.202
假如购买甲书的数量是乙书的2倍且两书共买60本,那么至少花费多少元?A.162 B.185 C.198 D.202
admin
2020-12-24
73
问题
假如购买甲书的数量是乙书的2倍且两书共买60本,那么至少花费多少元?
选项
A.162
B.185
C.198
D.202
答案
C
解析
本题属于策略制定。 由题意可知,甲书数量:乙书数量=2:1,共有60本,故购买甲书40本,购买乙书20本。 方法一: 方案(1):因为乙书比甲书便宜,所以先买3本乙书,剩余的书(甲书40本、乙书17本)打7折,是最少的花费,为4.5×3+(6×40+4.5×17)×0.7=235.05元; 方案(2):同种书买3送2,即3本的价钱买5本。甲书,40÷5=8,即能买8个5本书,花费6×3×8=144元;乙书,20÷5=4,即能买4个5本书,花费4.5×3×4=54元,总共花费144+54=198元; 方案(3):全部原价购买花费6×40+4.5×20=330元,打折后花费300+30×0.5=315元。 由计算可知:按照方案(2)购买花费的最少,为198元。 方法二: 观察选项可知,没有超过300元的,所以排除方案(3); 方案(2):同种书买3送2,即3本书的价钱可以买5本书,且需要购买的甲书、乙书都是5的倍数,所以每本书都相当于打6折,花费一定少于方案(1)的3本之后打7折,故按方案(2)购买最省钱。花费为6×3×8+4.5×3×4=198元。 因此,选择C选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BDH0KKKQ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描述中,哪项不符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A.约90%出现Ph1染色体B.周围血白细胞数量明显增高C.骨髓内大量原始粒细胞D.脾明显肿大
不符合急性白血病的骨髓组织的描述是A.主要为原始细胞增生B.巨核细胞增多C.红细胞系生成受抑制D.成熟的白细胞数量减少
炎症时,内皮细胞与白细胞黏着主要是由于A.血流缓慢B.细胞表面负电荷减少C.细胞表面黏附分子数量、亲和性增加D.趋化因子吸引
肉芽组织转化为瘢痕组织所发生的变化是A.胶原纤维数量增加B.组织内水分减少C.毛细血管床减少D.炎症细胞减少
原癌基因扩增A.病毒基因组的长末端重复序列插入到细胞原癌基因内部B.原癌基因中单个碱基的替换C.原癌基因数量增加D.无活性的原癌基因移至增强子附近
获得启动子和增强子A.病毒基因组的长末端重复序列插入到细胞原癌基因内部B.原癌基因中单个碱基的替换C.原癌基因数量增加D.无活性的原癌基因移至增强子附近
茚三酮试剂能A.与α氨基酸反应释放CO2和NH3B.与α氨基酸特异地反应C测定蛋A质水解产物中氨基酸浓度D.测定蛋白质中肽键的数量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血细胞的作用是A.血小板数目增多B.红细胞数量降低C.淋巴细胞数目增加D.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
影响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的因素有A.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B.锋电位的幅度C.进入突触前膜的Ca2+的数量D.递质小泡的大小
关于颈动脉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含Ⅰ型细胞和Ⅱ型细胞B.Ⅱ型细胞数量较多,含大量囊泡C.可感受动脉血中PO2、PCO2或H+浓度的变化D.主要调节呼吸
随机试题
按照员工实际完成的劳动定额或工作时间,以一定的货币定期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是()
牙震荡不正确的处理是 A患牙休息B必要时调C立即行牙髓摘除术D患牙松动行固
1月28日( )2009年年会在瑞士达沃斯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并发表了题为《坚定信心加强合作推动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的特别致辞。 A.世界经...
下颌升肌群包括()A.咬肌、颞肌、翼外肌B.咬肌、颞肌C.咬肌、翼内肌、翼外肌D.咬肌、颞肌、翼内肌E.翼内肌、翼外肌
每克脂肪能产生能量A.1kcalB.4kcalC.7kcalD.9kcalE.11kcal
已知己酸与乙酸乙酯的溶液的混合物中氢(H)的质量分数为7%,其中碳(C)的质量分数是()。A.42.0%B.44.0%C.48.6%D.91.
下列哪项不在中国地形的第二级阶梯上( )A.秦岭B.呼伦贝尔高原C.鄂尔多斯高原D.巴颜喀拉山
关于Km的下列提法,哪一项不正确A.K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与温度和pH无关B.V=1/2Vmax时,Km=〔S〕C.它近似地表示酶对底物的亲和力,Km越大,
采用单纯外固定法治疗下颌骨体部骨折时,通常的颌间固定时间为A.4~6周B.8周C.3~4周D.10周E.2~3周
能够封锁一个场地的四周或封锁探测几个主要通道,还能远距离进行线控报警,应选用的入侵探测器为()。A.激光入侵探测器B.红外入侵探测器C.电磁感应探测器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