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职称考试
求助者一般资料:李女士,50岁,丧偶,提前退休,在女儿的多次劝说下来做心理咨询。 案例介绍:求助者在40岁的时候丈夫去世,个性坚强、遇事有主见,自从丈...
求助者一般资料:李女士,50岁,丧偶,提前退休,在女儿的多次劝说下来做心理咨询。 案例介绍:求助者在40岁的时候丈夫去世,个性坚强、遇事有主见,自从丈...
admin
2020-12-24
31
问题
求助者一般资料:李女士,50岁,丧偶,提前退休,在女儿的多次劝说下来做心理咨询。
案例介绍:求助者在40岁的时候丈夫去世,个性坚强、遇事有主见,自从丈夫去世以后每天就开始喝酒,而且是白酒,不然就会感觉不舒服,如果喝醉了就会听到有人说他们“孤儿寡母”的,看到身边有好多狰狞的面孔,自己还边说边哭。近几年心脏不好,血压也高,长年服用药物,不再天天喝酒了,但一直没有彻底戒掉。近半年情绪低落,不喜欢看电视,也不喜欢和邻居聊天,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也不做家务了,失眠、厌食、疲乏、动作缓慢、还会发呆,做事情不果断,记忆力下降。上周见到外孙,非常高兴,跟孩子玩了一会,感觉好了起来,外孙走了之后又回到以前的状态。最近常常觉得自己活着就是一个累赘,想轻生。女儿很担心母亲,就劝她来做心理咨询,不知道劝说多少次,才勉强来看。
本案例的临床表现属于( )。
A.恐惧性障碍
B.神经症
C.抑郁发作
D.焦虑性障碍
选项
答案
C
解析
抑郁发作的特点主要是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案例中,求助者近半年情绪低落,不喜欢看电视,也不喜欢和邻居聊天,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也不做家务了,失眠,厌食,疲乏、动作缓慢、还会发呆,做事情不果断,记忆力下降,故求助者的临床表现是抑郁发作。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C6DQKKKQ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犯罪记录封存的适用条件,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B.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C.初次犯罪D.没有受过其他处罚
《刑事诉讼法》规定,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18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但是,经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可以派代...
2003年6月4日,某县公安局城郊派出所值班民警黄某将实施盗窃行为的妇女李某抓获。审查期间,李某向城郊派出所副所长章某等办案人员反映其女儿在家,无人照顾,...
甲的女儿参加高考,未达到某大学录取线。甲委托该高校所在市的教委副主任乙向该大学主管招生的副校长丙打招呼,甲还交付给乙2万元现金,其中,1万元用于酬谢乙,另...
金某是个吸毒人员,晚上经常和几个被害人一起打麻将,每次打到半夜三更的时候,金某就说毒品能提神解乏,极力鼓励被害人一起吸食毒品,最后导致金某的众多牌友都染上...
关于侵犯人身权利罪,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A.医生甲征得乙(15周岁)同意,将其肾脏摘出后移植给乙的叔叔丙。甲的行为不成立故意伤害罪B.丈夫甲拒绝扶养因
张某与李某是邻居,二人因为琐事发生争执最后互相打斗,张某被打成为轻微伤。由此张某记恨在心。为讨回公道,便趁李某不在的时候将李某的儿子骗到自己家里,喂其吃了...
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儿童在公共游泳池溺水时,其父甲、救生员乙均故意不救助。甲、乙均成立不作为犯罪B.在离婚诉讼期间,丈夫误认为自己
关于刑法解释,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A.《刑法》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构成强奸罪。按照文理解释,可将丈夫强行与妻子性交的行为解释为“强
关于地方人大的质询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些选项?()A.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代表10人以上联名可以书面提出对本级人民政府和它所属各工作部门以
随机试题
2000年11月28日4时30分,山西省某酒业有限公司一台锅炉爆炸,造成2人死亡
一般认为细菌的运动器官是 A、芽胞 B、荚膜 C、鞭毛 D、菌毛
根据消费税的有关规定,下列各项中,征收消费税的是()。
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发生的某一事项究竟是调整事项还是非调整事项,取决于该事项表明的
在管理中,效果与效率不同,效果涉及到活动的结果,是相对于()而言的。
康唑类药品的药名词干是 A.-fungin B.-C.onA.zolE
感受域是指人对于各种刺激所能感受的范围,亦即在感觉系统中,能够引起某一神经细胞或
患者,女性,45岁,突发胸痛2h,伴全身大汗面色苍白。既往健康,无高血压糖尿病史,月经正常。体检:血压132/88mmHg,HR90次/分,律齐。心电图...
设计可摘局部义齿时,若缺失牙间隙的近远中径或龈距较短,最好选用()A.无尖瓷牙B.解剖式瓷牙C.解剖式塑料牙D.金属面牙E.无尖塑料牙
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是()。 (A)继续社会化(B)再社会化 (C)自我塑造(D)社会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