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医药卫生
为了改善患者的微循环,应选用的溶液是A:5%葡萄糖溶液 B:0.9%氯化钠溶液 C:低分子右旋糖酐 D:10%葡萄糖溶液 E:5%碳酸氢钠
为了改善患者的微循环,应选用的溶液是A:5%葡萄糖溶液 B:0.9%氯化钠溶液 C:低分子右旋糖酐 D:10%葡萄糖溶液 E:5%碳酸氢钠
admin
2020-12-24
46
问题
为了改善患者的微循环,应选用的溶液是
选项
A:5%葡萄糖溶液
B:0.9%氯化钠溶液
C:低分子右旋糖酐
D:10%葡萄糖溶液
E:5%碳酸氢钠
答案
C
解析
【考点】常用溶液及作用【精析】胶体溶液有4种:右旋糖酐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扩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代血浆(羧甲淀粉)可增加胶体渗透压及微循环血量;水解蛋白补充蛋白质,纠正低蛋白血症,促进组织修复;浓缩清蛋白维持机体胶体渗透压,补充蛋白质,减轻组织水肿。低分子右旋糖酐有降低血液黏稠度、扩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的作用。5%葡萄糖溶液可补充热量和水分,减少组织分解,防止酮体产生,减少蛋白消耗及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内。选项B可补充电解质和水。选项D10%葡萄糖溶液可补充热量和水分,减少组织分解,防止酮体产生,减少蛋白消耗及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内。E为碱性溶液,用于纠正酸中毒,调节酸碱平衡,故本题选C。【避错】本题考生不难在所有选项中选出A、B、D、E都是属于晶体溶液的,唯有C是属于胶体溶液的。胶体溶液的分子大,其溶液在血液内存留时间长,能有效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提高血压。所以C不难选出。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GnueKKKQ
相关试题推荐
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56岁。右手食指末节刺伤后感染出现剧痛,下垂时加重,患指肿胀、发红,伴有发热、全身不适,化验血白细胞计数增加。目前应考虑该患者发生了A:
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38岁。因肺结核咯血收住院。夜班护士查房时发现该患者咯血约200ml后突然中断,呼吸极度困难,喉部有痰鸣音,表情恐怖,两手乱抓。此患者最有
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38岁。因肺结核咯血收住院。夜班护士查房时发现该患者咯血约200ml后突然中断,呼吸极度困难,喉部有痰鸣音,表情恐怖,两手乱抓。护士应首先
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18岁,学生。晨跑后感左侧胸闷、胀痛,气促出冷汗。查体:神清,面色苍白。唇发绀。呼吸30次/分,左上肺叩诊呈鼓音。呼吸音消失,心率1...
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74岁,反复咳嗽、咳痰伴喘息30年,5年前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诊断为COPD。当患者血气分析结果为PaO2mmHg、SaO2<85%,
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20岁。感冒后持续高热、咳嗽、胸痛、鼻出血、面色苍白,抗生素治疗无效。体检:胸骨压痛,右中肺叩诊浊音,闻及湿啰音,肝脾肋下触及。化验...
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28岁。因外出春游去植物园,出现咳嗽、咳痰伴喘息1天人院。体检:体温36.5℃,脉搏90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ll0/80mm...
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60岁。肺心病,下肢水肿,口唇发绀,呈端坐呼吸,护理人员应特别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为警惕患者肺性脑病的发生,还应注意观察A:体温变化
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70岁。肺心病,下肢水肿,WBC2.0*l09/L哮喘严重并呈端坐呼吸,护理人员观察此患者时应注意该患者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A:抗生素
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70岁。肺心病,下肢水肿,WBC2.0*l09/L哮喘严重并呈端坐呼吸,护理人员观察此患者时应注意为警惕患者肺性脑病的发生,还应注意观察
随机试题
下列不属于股权回购发起人的是( )。 A.被投资企业股东 B.被投
基(槽)坑土方开挖施工时,应立即停止挖土,并应立即查清原因和及时采取措施后,方能
属于健康检查内容中需要询问的是①喂养及饮食史②生长发育史③生活习惯④过敏史⑤
A企业拟向B公司转让一项空气净化设备生产技术。经评估人员调查测算获得以下资料:
丁香粉末特征有
或有事项准则规定的必须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或有负债包括()。 Ⅰ.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形成的或有负债 Ⅱ.未决诉讼、仲裁形成的或有负债 Ⅲ.为其他...
依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贮存、处置设施必须设在医院内部B: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贮存、处置设施可以设在交通
下列属于项目总经理的职权的是()。A.组织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施工队伍和设备材料采购的招标工作B.编制并组织实施项目年度投资计划、用款计划、建设进度计划C.
物业管理社会化的必要前提是()。A:现代化大生产的社会专业分工(名师解读:这是必要条件)B:物业的所有权、使用权与物业的管理权相互分离C:物业的所有权与物业
财政政策通过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以实现()的目标。A.物价基本稳定B.国际收支平衡C.促进充分就业D.平衡部门预算E.经济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