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医药卫生
脂质体表面联接抗体,对靶细胞进行识别,提高脂质体的靶向性的是()。A.前体脂质体B.长循环脂质体C.免疫脂质体D.热敏脂质体E.pH敏感性脂质体
脂质体表面联接抗体,对靶细胞进行识别,提高脂质体的靶向性的是()。A.前体脂质体B.长循环脂质体C.免疫脂质体D.热敏脂质体E.pH敏感性脂质体
admin
2020-12-24
35
问题
脂质体表面联接抗体,对靶细胞进行识别,提高脂质体的靶向性的是()。
选项
A.前体脂质体
B.长循环脂质体
C.免疫脂质体
D.热敏脂质体
E.pH敏感性脂质体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要点是“新型靶向脂质体”。(1)前体脂质体:将脂质吸附在极细的水溶性载体如氯化钠;1.山梨醇等聚合糖类(增加脂质分散面积)制成前体脂质体,遇水时脂质溶胀,载体溶解形成多层脂质体,其中载体的大小直接影响脂质体的大小和均匀性。前体脂质体可预防脂质体之间相互聚集,且更适合包封脂溶性药物。(2)长循环脂质体:PEG修饰可增加脂质体的柔顺性和亲水性,从而降低与单核巨噬细胞的亲和力,延长循环时间,称为长循环脂质体。长循环脂质体有利于对肝脾以外的组织或器官的靶向作用。同时,将抗体或配体结合在PEG的末端,既可保持长循环,又可保持对靶点的识别。(3)免疫脂质体:脂质体表面联接抗体,对靶细胞进行识别,提高脂质体的靶向性。如在丝裂霉素(MMC)脂质体上结合抗胃癌细胞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制成免疫脂质体,在体内该免疫脂质体对胃癌靶细胞M85杀伤作用比游离MMC提高4倍。(4)热敏脂质体:利用在相变温度时,脂质体的类脂质双分子层膜从胶态过渡到液晶态,脂质膜的通透性增加,药物释放速度增大的原理是制成热敏脂质体。例如将二棕榈酸磷脂(DPPC)和二硬脂酸磷脂(DSPC)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甲氨蝶呤热敏脂质体,注入荷Lewis肺癌小鼠的尾静脉后,用微波加热肿瘤部位至42℃,病灶部位的放射性强度明显高于非热敏脂质体对照组。(5)pH敏感性脂质体:由于肿瘤间质的pH比周围正常组织细胞的pH低,选用对pH敏感的类脂材料,如二棕榈酸磷脂或十七烷酸磷脂为膜材制备成载药脂质体。当脂质体进入肿瘤部位时,由于pH的降低导致脂肪酸羧基脂质化成六方晶相的非相层结构,从而使膜融合,加速释药。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GrcaKKKQ
相关试题推荐
药物从给药部位向循环系统转运的过程为A.肠-肝循环B.首过效应C.胃排空速率D.代谢E.吸收
药物吸收后,由循环系统运送至体内各脏器组织的过程为A.吸收B.分布C.代谢D.排泄E.消除
药物非特异性作用的特点是A.与机体免疫系统有关B.主要与药物基因有关C.与药物的化学结构有关D.主要与药物作用的载体有关E.与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有关
艾滋病是一种可以通过体液传播的传染病,由于感染HIV病毒,导致机体免疫系统损伤,直至失去免疫功能。艾滋病的发病以青壮年居多,发病年龄多在18~45岁之间。...
艾滋病是一种可以通过体液传播的传染病,由于感染HIV病毒,导致机体免疫系统损伤,直至失去免疫功能。艾滋病的发病以青壮年居多,发病年龄多在18~45岁之间。...
药品检验时主要采用免疫法、色谱法检验的是A.非无菌药品的微生物检验B.药物的效价测定C.委托检验D.复核检验E.体内药品的检验
具有缓释、靶向、降低毒副作用的滴丸属于A.速释滴丸B.栓剂滴丸C.脂质体滴丸D.缓释滴丸E.肠溶滴丸
连续用药后,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称为A.耐受性B.依赖性C.耐药性D.继发反应E.特异质反应
细胞摄取固体微粒的方式是A.主动转运B.易化扩散C.吞噬D.胞饮E.被动转运
阿司匹林与对乙酰氨基酚成酯的非酸性前体药物是A.贝诺酯B.舒林酸C.布洛芬D.萘普生E.秋水仙碱
随机试题
下列行为中属于有效行为的是( )。 A、年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将自己持有的专利
关于子宫肌瘤的叙述,错误的是()。
现有A型车的车辆购置方案,A车的购置费用为212000元,每年使用费为38500
催收管理的目标是利用有限资源,最大限度促使债务人清偿债务。()
地理信息工程需求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
功能为切割食物的为A.前磨牙B.磨牙C.尖牙D.智齿E.切牙
Passage1 Plantsandanimalsthathavebeenstudiedcarefullyseemtohaveb...
以下关于开放式基金份额登记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由基金管理人设立和维护B、是确认基金托管人所托管的基金份额的事实的行为C、具有确定和变更基金份额持有人
原有全口义齿的检查不包括A.基牙情况B.行使功能C.人工牙排列D.咬合关系E.边缘密合性
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财政政策称为()。A.紧缩性财政政策B.扩张性财政政策C.中性财政政策D.综合财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