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职称考试
严重的水灾通常发生在江河湖溪沿岸及低洼地区,遇到突如其来的水灾,该如何自救逃生呢?一、如果来不及转移,也不必惊慌,可向高处(如结实的楼房顶、大树上)转移,...
严重的水灾通常发生在江河湖溪沿岸及低洼地区,遇到突如其来的水灾,该如何自救逃生呢?一、如果来不及转移,也不必惊慌,可向高处(如结实的楼房顶、大树上)转移,...
admin
2020-12-24
72
问题
严重的水灾通常发生在江河湖溪沿岸及低洼地区,遇到突如其来的水灾,该如何自救逃生呢?一、如果来不及转移,也不必惊慌,可向高处(如结实的楼房顶、大树上)转移,等候救援人员营救。二、为了防止洪水进入屋内,首先要堵住大门下面所有空隙。最好在门槛外面放上沙袋。如果预料洪水还会上涨,那么底层窗槛外也要堆上沙袋。三、如果洪水不断上涨,应在楼上储备一些食物、饮用水、保暖衣物以及烧开水的用具。四、如果水灾严重,水位不断上涨,就必须自制木船逃生。任何入水能浮的东西,如床板、箱子及柜、门板等,都可用来制作木船。如果一时找不到绳子,可用床单、被单等撕开来代替。五、在爬上木船之前,一定要试试木船能否漂浮和收集食品,发送信号用具(鲜艳的床单)等是必不可少的。在离开房屋漂浮之前,要吃些含较多热量的食物,如巧克力、糖、甜糕点等,并喝些热饮料,以增强体力。六、在离开家门之前,还要把煤气、电源总开关关掉,时间允许的话,将贵重物品用毛毯卷好,收藏在楼上的柜子里。出门时最好把房门关好,以免家产随水漂流掉。
这是一篇:
选项
A.新闻报道文章
B.科学技术文章
C.自救常识文章
D.生活故事文章
答案
C
解析
答案解析: [解析] 文章讲述的是遇到突如其来的水灾,自救逃生的方法措施,应是一篇自救常识文章,故本题答案是C。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H9w8KKKQ
相关试题推荐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它和中秋节一样,一家人______在一起,快乐地度过这一段美好的日子。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元宵节______是一样的。在古代有元宵节灯...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它和中秋节一样,一家人______在一起,快乐地度过这一段美好的日子。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元宵节______是一样的。在古代有元宵节灯...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来中国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2012年国家具体统计了留学生情况: 2012年共有来自200个国家和地区的328330名各类外国...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来中国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2012年国家具体统计了留学生情况: 2012年共有来自200个国家和地区的328330名各类外国...
严重的水灾通常发生在江河湖溪沿岸及低洼地区,遇到突如其来的水灾,该如何自救逃生呢?一、如果来不及转移,也不必惊慌,可向高处(如结实的楼房顶、大树上)转移,...
严重的水灾通常发生在江河湖溪沿岸及低洼地区,遇到突如其来的水灾,该如何自救逃生呢?一、如果来不及转移,也不必惊慌,可向高处(如结实的楼房顶、大树上)转移,...
严重的水灾通常发生在江河湖溪沿岸及低洼地区,遇到突如其来的水灾,该如何自救逃生呢?一、如果来不及转移,也不必惊慌,可向高处(如结实的楼房顶、大树上)转移,...
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共有40个国家和地区。人口32.29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居世界第一位...
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共有40个国家和地区。人口32.29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四川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地区,一场地震会给四川人民______中国人民带来极大的伤害。例如,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伤亡,损失了无以数计的财产...
随机试题
材料题 根据下面资料,回答91-95题 某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但是受
金融期货主要包括( )。 Ⅰ.货币期货 Ⅱ.利率期货 Ⅲ.股票期货 Ⅳ
国有农场企业集团具有的特征是()。 A.功能多 B.规模大 C.经营范围
D
(2013年)为提高奥氏体型不锈钢的屈服强度,应采用的强化方法为()。
毛泽东的词句“世上无难事”,下一句是____。(出题单位:南开大学文学院)A、只怕有心人B、只要肯攀登C、只要不畏难D、只要肯登攀
对于直肠内高位带蒂息肉,最合理的切除方式是A.经肛门用丝线从根部结扎切除B.腹腔镜直肠部分切除C.剖腹行局部切除术D.经肛门用血管钳钳夹切除E.内镜下高
启闭机控制开关的端子接线不多于()导线端子。A.2个B.3个C.4个D.5个
昨结算与上一交易日有密切关系()。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屋面防水工程的最低保修期为( )年。A.2B.3C.4D.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