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财务会计
下列有关资产的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当期期末存货账面余额为200万元,已计提的跌价准备累计为20万元,则当期期末存货的计税基础为20
下列有关资产的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当期期末存货账面余额为200万元,已计提的跌价准备累计为20万元,则当期期末存货的计税基础为20
admin
2020-12-24
3
问题
下列有关资产的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选项
A、当期期末存货账面余额为200万元,已计提的跌价准备累计为20万元,则当期期末存货的计税基础为200万元,则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为20万元
B、当期购入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账面价值为100万元,其中成本明细8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明细20万元,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为80万元,则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0万元
C、一项按照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购入时初始投资成本为1 000万元,当期末确认损益调整500万元、其他综合收益100万元,则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均为1 600万元,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D、甲公司有一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账面原值为1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已使用2年,2年后该项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为100万元,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答案
AB
解析
选项C,税法上没有权益法的概念,计税基础为初始投资成本1 000万元,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600万元;选项D,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税法上要摊销,2年后该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账面原值100-按税法规定计算的2年摊销额,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HJ8KKKKQ
相关试题推荐
由于以下( )原因,需要对财务报表某些项目进行会计估计。A.经营活动具有内在不确定性B.某项资产、负债或权益组成部分的具体特征C.财务报告编制基础规定的计
下列关于关联方交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许多关联方交易是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类似的非关联方交易相比,这些关联方交易可能并不具有更高的财务报表重
下列与会计估计相关的错报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可能是由于毋庸置疑地存在错报导致的B.在某些涉及会计估计的情形中,注册会计师应明确区分错报是由哪一项具
在运用区间估计评价管理层点估计的合理性时,下列说法中,注册会计师认为正确的有( )。A.注册会计师的区间估计应当采用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一致的假设和方法B.应
关于期初余额的审计目标的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执行首次审计业务时,注册会计师针对期初余额的目标之一,是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确定期初余额是否
注册会计师首次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应当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对本期财务报表中的期初
针对期初余额,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期初余额是否含有对上期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错报B.注册会计师需要确定期初余额是否恰当的反映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有关注册会计师审计关联方的相关表述中,不恰当的是( )。A.如果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作出规定,注册会计师有责任实施审计程序,以识别、评估和
下列与会计估计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注册会计师审计本期财务报表时,发现期初预计负债金额与本期预计负债实际发生金额存在小额差异,注册会计师认为期初预
在应对会计估计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时,注册会计师实施的以下程序中,不恰当的是( )。A.确定截至审计报告日发生的事项是否提供有关会计估计的审计证据B.测试与管
随机试题
下列关于房地产经纪信息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房地产经纪的所有信息都
34.关于全身营养支持,下列不正确的是 A.不超过2周的全胃肠外营养 B.消
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表现形式看,相关关系可分为( ) A.正相关 B
(68-79题共用题干)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5岁,高中一年级学生。案例介绍
当成交指数为95.28时,1000000美元面值的13周国债期货和3个月欧洲美元
下面是某求助者的WAIS-RC的测验结果: 关于儿童行为量表,正确
投资者并不认为长期债券是短期债券的理想替代物,这种观点来源于()。 A.市场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A.认知领域B.日常生活领域C.情感领域D.动作技能E.安全领域
进行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时,有3台及110kV变压器的双母线运行的发电厂,对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安排,正确的是()。A.一般将1台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运行;B.
以下属于财政上的经济稳定范畴的有()。A.财政收支平衡B.借贷收支平衡C.充分就业D.物价基本稳定E.国际收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