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考公考编
工作人员按要求对某石化仓库的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年检,在测试时发现以下现象
工作人员按要求对某石化仓库的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年检,在测试时发现以下现象
昕玥
2020-05-20
34
问题
工作人员按要求对某石化仓库的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年检,在测试时发现以下现象: 1.预作用报警阀的水源侧压力表的读数为零。 2.模拟火灾探测器报警、火灾报警控制器确认火灾后,预作用装置没有启动。 3.报警阀组开启后,在距离水力警铃5m处测得水力警铃的声强为50dB。 4.开启末端试水装置,确认火灾2min后,末端试水装置处的出水压力为0.03MPa。
选项
请分析以上现象,如果有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答案
解析
1.预作用报警阀的水源侧压力表的读数为零是不正常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压力表表管上的阀门没有打开;(2)压力表损坏;(3)高位水箱或增压稳压设施内没有水,因为水源侧通常是靠高位水箱或增压稳压设施保持压力的;(4)管网出现漏水;(5)高位水箱或增压稳压设施出水管上的止回阀损坏。 处理故障时,可先检查压力表表管上阀门的开度,若没有打开可将其打开;然后检查压力表是否损坏,如果损坏应及时更换;再检查高位水箱的水位或增压稳压设施内的压力情况,如果其中没有水则应先向其中注水,然后观察报警阀的水源侧压力表的读数,同时观察管网是否有漏水现象,最后检查高位水箱或增压稳压设施出水管上的止回阀是否损坏,如有损坏及时更换。 2.模拟火灾探测器报警、火灾报警控制器确认火灾后,预作用装置没有启动,这是故障的表现,火灾报警控制器确认火灾后,消防控制中心会向报警阀组上的电磁阀发出指令,打开电磁阀,启动预作用装置,没有启动的原因可能是电磁阀及输入输出模块损坏、电磁阀及输入输出模块接线出现问题以及预作用报警阀故障。通过检查电磁阀、输入输出模块及它们的接线情况,以及检查预作用报警阀的机械故障来排除系统故障。 3.报警阀组开启后,如果在距离水力警铃5m处测得水力警铃的声强为50dB,是不正确的,因为测试要求距水力警铃3m,声强不低于70dB。因此,需要在距离警铃3m处重新测试,若警铃声强仍低于70dB,则需要检查警铃的管道及入口是否堵塞,警铃的机械机构是否能自由转动。 4.开启末端试水装置,确认火灾2min后,末端试水装置处的出水压力为o.03MPa,是不正确的,因为测试此时末端试水装置处的出水压力为0.05MPa。造成此问题的原因可能是水泵扬程达不到设计要求、管网漏水、阀门开度不够等,通过检查水泵出口压力表查看其扬程是否满足要求,检查管网接口处是否漏水、将相关管路上的常开阀门全部完全打开来排除故障。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JHLpKKKQ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易引起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为 A、阿司匹林 B、吲哚美辛 C、维生
下列易引起药源性血液系统疾病的药物为 A、吲哚美辛 B、青霉素 C、磺胺异
下列关于老年人的药效学特点哪项不正确 A、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敏感性增高 B、对
药物致畸作用的妊娠敏感期是 A、受精后18天左右 B、受精后3周到3个月
可使NO生成减少,内皮肽-1系统激活,致急性肾衰竭,使肾素水平升高,造成继发肾性
药师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的作用有 A、可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
兴奋剂包括的种类有 A、精神刺激剂 B、具有蛋白同化作用的药物 C、药品类
在疾病治疗中,化学药和中药也是可以联用的,以下联用有疗效提高、协同的作用的是
运动员参赛时非禁用的药是 A、利尿药 B、具有蛋白同化作用的药物 C、钙离
下列药物相互作用中,可以促进前者吸收,增加疗效的是 A、硫酸阿托品与解磷定联用
随机试题
通过抑制碳酸酐酶发挥利尿作用的药物是 A、乙酰唑胺 B、吲达帕胺 C、托拉
关于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机构职能的制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应确保
按照时间顺序,职业历程4个阶段排序正确的是()①职业稳定期②职业适应期③职业选择
商业银行专门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的成员代表不包括( )。
下列公式中,不正确的是()
外伤性急性颅内血肿,右侧瞳孔散大,紧急处置首选 A头颅CT扫描,明确血
无牙颌骨只保留有稳定的A.前伸关系B.正中关系C.上下垂直关系D.息止关系E.侧向关系
慢性脓胸肺内无病变者,理想的治疗方法是A.胸腔闭式引流术B.开窗引流术C.胸膜纤维板剥脱术D.胸廓成形术E.胸膜肺切除术
某药物属一级反应分解,在室温下K=5.3×10-5(h-1),则其在室温下的半衰期为A.1年B.1.5年C.2年D.2.5年E.3年
风险分析的流程正确的是()。A.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应对B.风险估计→风险识别→风险对策→风险评价C.风险评价→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