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医药卫生
有关药品包装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包装系指直接与药品接触的包装 B.外包装选用不易破损的包装,以保证药品在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的质量 C.非处方药药品标签上必须
有关药品包装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包装系指直接与药品接触的包装 B.外包装选用不易破损的包装,以保证药品在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的质量 C.非处方药药品标签上必须
admin
2020-12-24
67
问题
有关药品包装的叙述正确的是
选项
A.内包装系指直接与药品接触的包装
B.外包装选用不易破损的包装,以保证药品在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的质量
C.非处方药药品标签上必须印有非处方药专有标识
D.II类药包材指直接接触药品且直接使用的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
E.I类药包材指直接接触药品,但便于清洗,并可以消毒灭菌的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
答案
ABC
解析
此题考查药品包装及其作用 以及常用包装材料的种类。药品的包装分为内包装和外包装,内包装系指直接与药品接触的包装(如安瓿、注射剂瓶、铝箔等);外包装系指内包装以外的包装,外包装应根据药品的特性选用不易破损的包装,以保证药品在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的 质量;非处方药药品标签、使用说明书、内包装、外包装上必须印有非处方药专有标识;药品的包装材料按使用方式可分为I、II、III三类,I类药包材指直接接触药品且直接使用的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II类药包材指直接接触药品,但便于清洗,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清洗后需要并可以消毒灭菌的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III类药包材指I、II类以外其他可能直接影响药品质量的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故此题答案应选ABC。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LljaKKKQ
相关试题推荐
配伍禁忌A.药物配伍后理化性质或生理效应方面产生的变化B.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不利于生产、应用和治疗的配伍变化C.保证用药安全有效,防止医疗及生产质量事故的发生D
指粉体质量除以包括开口细孔与封闭细孔在内的颗粒体积所求得的密度是A.真密度B.颗粒密度C.松密度D.体积比表面积E.重量比表面积
指粉体质量除以不包括颗粒内外空隙的体积求得的密度是A.真密度B.颗粒密度C.松密度D.体积比表面积E.重量比表面积
肝素与下列药物的相互作用,叙述正确的是A:与阿司匹林合用易诱发胃肠道溃疡出血B:肝素与糖皮质激素合用,易诱发胃肠道溃疡出血C:肝素与华法林合用,可导致严重的
关于蛇毒血凝酶用法用量叙述正确的是A:一般出血:成人1~2kU;儿童0.3~0.5kUB:紧急出血:立即静脉注射0.25~0.5kU,同时肌内注射1kUC:
关于维生素K拮抗药的典型不良反应叙述正确的是A:常见出血B:少见血栓形成、低血压C:肠壁血肿可致亚急性肠梗阻D:罕见微血管病或溶血性贫血E:偶见白细胞减
下列选项中,关于氨氯地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属于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B:服后一般30~60分钟即有明显效应C:具有较长的作用时间,每天可以给药1次
使用过氧苯甲酰时应注意A:如刺激性加重则立即停药B:避免接触眼睛周围或黏膜C:急性炎症及破损皮肤处禁用D: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儿童慎用E:有漂白作用,不宜
使用阿达帕林的注意事项包括A:产生严重的刺激反应立即停药B:避免接触眼、鼻黏膜等C:有致畸作用,需慎用D:可与其他维生素A类药联合使用E:可用于湿疹
关于更昔洛韦使用说法正确的是A:肾功能不全者慎用B:应充分溶解,缓慢静脉滴注C:滴脉滴注时间不得少于1hD:避免与皮肤、黏膜接触E:遇冷易析出结晶,用前
随机试题
转换性运动和感觉障碍病人很少有 A.肢体瘫痪 B.言语性幻听 C.步行不能
慢性肺心病最常见的病因是 A、支气管扩张 B、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严
鼻饲患者的护理,下述不妥的是 A、每次灌注前回抽胃液 B、每次鼻饲量500
2015年2季度,J省消费者信心指数(CCI)为101.1,环比、同比分别下降4
以下何种设备不宜在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A.心电图机B.X线阅片箱C.快速血糖仪D.听诊器E.骨折牵引床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呢?为此,我制订了这样的标准:一是在大纲规定的基础科60分以上,并能发现自己的特长且有所发展的,视...
某村部分农民按照乡政府的要求,拔掉地里的玉米,改种日本白萝卜,虽喜获丰收,但因质次价廉,效益不佳。乡政府除不收萝卜种子款外,还按每人100元向农民作了补...
马钱子中的主要活性成分的结构类型属于A.生物碱B.黄酮C.萘醌D.菲醌E.蒽醌
肺结核的临床表现有()A.干咳B.咯血C.乏力D.大量脓臭痰E.午后低热、盗汗
行政机关不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体现了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的A.公开、公平、公正原则B.便民和效率原则C.信赖保护原则D.法定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