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投资建设的重点主要放在城市,广大农

题库总管2020-05-20  21

问题 172.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长期以来,我国投资建设的重点主要放在城市,广大农村的交通、住房、医疗卫生、通讯以及基础设施和文化设施都还比较落后。这些年来,通过实行工农产品“剪刀差”价格机制、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偏斜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政策,以大量的农业与农村的经济剩余补给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资金,造成了农村、农业经济停滞不前和农民生活持续低迷,城乡差别越拉越大。从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看,1957年城镇居民为235元,农民为73元,二者之比为3.22:1;1978年,二者收入之比为2.37:1;1985年为1.72:1;1990年为2.2:1;2003年城镇居民为8500元,农民的人均收入为2622元,差距已扩大为3.24:1。城乡收入差距除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农村改革的实惠而有所缩小外,90年代以来,重新趋向扩大。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城乡人均收入比率都小于1.6,只有三个国家超过了2.0,中国便是其中之一。——《学习时报》307期

选项 请回答:结合上述材料阐述中央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依据、措施及它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答案

解析(1)我国“三农”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及由此导致的农村生产要素的持续流失。要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站在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从“两个基本趋向”的论断出发,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体现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①通过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问题;②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破解“三农”问题;③通过明显改善农村的整体面貌破解“三农”问题;④通过扩大公共服务覆盖农村的范围破解“三农”问题。(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是:①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强调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②综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③没有农业的现代化,不会有国家的现代化。只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和农业的投资力度,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才能使原材料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找到新的出路,使我国最具潜力的农村消费市场得以充分开发,并拉动其他制造业的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业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很大的差距。只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没小康社会的目标。(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措施:①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②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③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④增加农民收入;⑤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改变农村面貌;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内在的联系表现为:①社会要和谐,农村是基础。当前,城乡关系不够协调,是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O0FpKKK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