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医药卫生
共用题干 患者,男,59岁。初诊,患者有慢性胃炎史。来诊时证见胃脘痞闷、胀痛不适,伴嗳气、恶心、饮食不香,治用中药:焦白术,茯苓,陈皮,制半夏,木香,椒...
共用题干 患者,男,59岁。初诊,患者有慢性胃炎史。来诊时证见胃脘痞闷、胀痛不适,伴嗳气、恶心、饮食不香,治用中药:焦白术,茯苓,陈皮,制半夏,木香,椒...
admin
2020-12-24
58
问题
共用题干
患者,男,59岁。初诊,患者有慢性胃炎史。来诊时证见胃脘痞闷、胀痛不适,伴嗳气、恶心、饮食不香,治用中药:焦白术,茯苓,陈皮,制半夏,木香,椒壳,焦檀曲,生甘草。每日1剂,煎服;服药3剂后,胃脘胀痛感轻,但恶心未除,饮食不思,口淡而黏,乃于原方中加砂仁3g(后下),继服。药进2剂,患者腹部及外生殖器出现大小不等的团块样、淡红色皮疹,奇痒不堪。经西药抗过敏治疗2天,皮疹消退,诸症恢复正常。2月后,患者因胃病复发再次来诊,治予前方加太子参,砂仁仍用3g(后下)。药进1剂,腹部及外生殖器又出现团块样皮疹,奇痒难忍。亦经西药抗过敏治疗3天而疹退痒消。后按上方去砂仁继服,再未出现上述皮肤过敏反应。
选项
砂仁的主治病证不包括()。
A:湿阻中焦证
B:脾胃气滞证
C:脾胃虚寒吐泻
D:妊娠恶阻,气滞胎动不安
E:阴寒闭暑,暑湿证,湿温初起
答案
E
解析
本题考查要点是“砂仁的主治病证”。砂仁的主治病证:①湿阻中焦证;②脾胃气滞证;③脾胃虚寒吐泻;④妊娠恶阻,气滞胎动不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E。
本题考查要点是“砂仁的配伍”。砂仁的配伍:砂仁配木香:砂仁性温,功能化湿行气温中;木香性温,功能理气调中止痛。两药相合,化湿、理气、调中止痛力胜,凡湿滞、食积,或夹寒所致脘腹胀痛即可投用。兼脾虚者,又当配伍健脾之品。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本题考查要点是“砂仁的使用注意”。砂仁的使用注意:本品辛香温燥,故阴虚火旺者慎服。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PM8eKKKQ
相关试题推荐
患者,男,30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舌红少苔,脉沉细数。中医辨证论治处方为六味地黄丸。 若患者又兼有口干咽痛,小便短赤等阴...
患者.男,46岁。平素食欲不振,脉虚,自汗体倦乏力,近日伴口渴,心悸失眠。建议用人参配伍治疗。 针对患者,人参发挥的作用是A.补气、生津、安神B.补益心气、
治肾虚遗精带下宜用A.太子参B.黄芪C.白术D.山药E.党参
能理气消胀,和胃止痛的中成药是A.柴胡疏肝丸B.气滞胃痛片C.胃苏颗粒D.木香顺气丸E.越鞠丸
半夏天麻丸的功能是A.燥湿化痰,理气和胃B.化痰止咳,宽中下气C.清热化痰,止咳D.健脾祛湿,化痰息风E.散结消瘿
既能安神益智,又能消散痈肿的药物是A.磁石B.茯苓C.远志D.夜交藤E.琥珀
患者,女,55岁。胸痹、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内热烦闷,心悸失眠,急躁易怒。中医辨证之后处方血府逐瘀口服液。 血府逐瘀口服液的功能为A.破血逐瘀,通经
患者,女,55岁。胸痹、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内热烦闷,心悸失眠,急躁易怒。中医辨证之后处方血府逐瘀口服液。 血府逐瘀口服液的君药是A.地黄、川芎B
患者,女,25岁。闭经,医生处方中有三棱、莪术、苏木、穿山甲。 下列各项,不属穿山甲功效的是A.活血消癥B.活血定痛C.通经D.下乳E.消肿排脓
患者,女,25岁。闭经,医生处方中有三棱、莪术、苏木、穿山甲。 下列各项,不属苏木主治病证的是A.风湿痹痛,顽癣B.跌打损伤C.血滞经闭,痛经D.胸腹
随机试题
男,70岁。因腹主动脉瘤在某市级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术中发生大出血,经抢救无效死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向农田灌溉渠道排放城镇污水,应当保证其()
热力管道穿过构筑物墙板处应按设计要求安装套管,套管长度每侧应大于墙厚()。
女性,54岁。上呼吸道感染,应用氨苄青霉素抗炎后,出现皮疹、关节疼痛,实验室检查
2012年1—11月,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10685亿美元,同比增长4
男性,18岁。反复发作阵发性干咳2年,寒冷天气发作更频。今天发作时频频干咳,呼气时可闻干啰音,肺功能FEV/FVC=60%,IgE水平增高。最可能的诊断是A.
患者女,28岁。诉心慌不适来诊,医嘱行心电图检查。护士在给该患者做心电图检查时单极胸导联V1电极应放在A.胸骨右缘第四肋间B.胸骨左缘第四肋间C.左腋前线第
小儿夏季长期发热,秋凉自愈,其临床意义是A.气虚B.血虚C.阴虚D.气血两虚E.气阴两虚
正常脐带内含有A.一条脐动脉,一条脐静脉B.两条脐动脉,一条脐静脉C.两条脐动脉,两条脐静脉D.—条脐动脉,两条脐静脉E.两条脐动脉
藜芦反A.白及B.白芍C.党参D.五灵脂E.京大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