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财务会计
甲向乙购买价值25万元的汽车一辆。双方约定:甲先交付10万元,乙即将车交付甲,其余款项由甲分三次付清,乙保留汽车所有权至甲付清全部车款之时。收到甲交付的1...
甲向乙购买价值25万元的汽车一辆。双方约定:甲先交付10万元,乙即将车交付甲,其余款项由甲分三次付清,乙保留汽车所有权至甲付清全部车款之时。收到甲交付的1...
admin
2020-12-24
35
问题
甲向乙购买价值25万元的汽车一辆。双方约定:甲先交付10万元,乙即将车交付甲,其余款项由甲分三次付清,乙保留汽车所有权至甲付清全部车款之时。收到甲交付的10万元车款后,乙将车交付甲,但未办理车辆过户登记。在甲付清全部车款前,乙又以30万元的价格将该车卖给不知情的丙,双方办理了车辆过户登记,按约定由丙直接向甲请求返还该汽车。丙向乙付清30万元车款后即向甲请求交付,方知该汽车已被甲出质给债权人丁,丁因保管不当致车毁损,遂将汽车送戊修理厂维修,因丁无力支付8万元维修费,汽车被戊扣留。丙向戊请求返还汽车遭拒,遂诉讼。
2.下列关于本案物权变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选项
A.根据甲、乙约定,乙向甲完成汽车交付,甲即取得该汽车所有权
B.根据甲、乙约定,甲付清汽车余款前,该汽车所有权仍属于乙
C.丙善意取得汽车所有权
D.丁善意取得对汽车质权
E.丙继受取得汽车所有权
答案
BE
解析
(1)选项AB:买卖合同标的物的所有权原则上自标的物“交付时”转移,但当事人可以在买卖合同中约定“所有权保留条款”,即买受人未履行支付价款或者其他义务的,标的物的所有权属于出卖人;(2)选项CE:乙将该汽车转让给丙属于有权处分,所以丙不适用善意取得(也就不考虑原始取得);丙通过指示交付取得所有权,属于继受取得;(3)选项D:债权人丁若尽到合理的谨慎义务,应知汽车的登记状态是,转让前登记在乙的名下,转让后过户至丙的名下,并非甲所有,故丁非属“善意”,不能善意取得质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PtJKKKKQ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的处理,正确的有()。A、购买交易性金融资产支付的佣金、手续费计入“投资收益”的借方B、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
下列事项中,影响企业其他综合收益金额的是()。A、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B、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自用房地产转为投资
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时,正确的做法是()。A、将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B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时,可能会用到的会计科目有()。A、投资收益B、公允价值变动损益C、其他综合收益D、资产减值损失E、所得税费用
下列项目中,应计入其他业务收入的是()。A、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收入B、出租固定资产收入C、罚款收入D、股票发行收入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B、资产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C、
某公司2013年度赊销收入净额为1320万元,资产负债表中,2013年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为110万元;另外,补充资料显示,2013年的坏账准备平均余额为10...
下列各项中,可引起期末存货账面价值发生增减变动的有()。A、已发出商品但尚未确认销售收入B、已确认销售收入但尚未发出商品C、计提存货跌价准备D、已收
下列关于商誉减值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每年年末,企业应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B、对于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的账面价值,应自购买日起按照合理的方法分摊至
在计算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时,下列项目中不用对金融资产初始确认金额予以调整的是()。A、已偿还的本金B、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C、已发生的减值损失D、初
随机试题
平屋顶材料找坡的坡度宜为()。 A、1% B、1.5% C、2% D、2
借款人应从( )开始归还商业助学贷款。
甲将房屋租给乙,在租赁期内未通知乙就把房屋出卖并过户给不知情的丙。乙得知后劝丙退
运输生产按其在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中的作用和位置不同,可以分为()。
根据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可以分为()。(2
发现教学包括哪几个环节?
在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的基本表式中,《——报验表》可用于( )的申报。A.开工或复工B.隐蔽工程报验C.检验批报验D.分项工程报验E.竣工验收
管理规约一般以()形式订立。A:口头B:书面C:通知D:备案
()是对大规模的应聘者同时进行筛选,花较少时间达到高效率的人员选拔方法。A:面试B:笔试C:调查D:档案
下列选项中,属于预算管理的原则的有()。A、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原则B、全口径预算原则C、收支匹配原则D、预算法定原则E、预算信息公开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