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建筑工程
关于千斤顶使用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千斤顶头部与被顶物之间可垫以薄木板、铝板等软性材料,使其头部与被顶物全面接触,用以增加摩擦,防止千斤顶受力后滑
关于千斤顶使用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千斤顶头部与被顶物之间可垫以薄木板、铝板等软性材料,使其头部与被顶物全面接触,用以增加摩擦,防止千斤顶受力后滑
admin
2020-12-24
39
问题
关于千斤顶使用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
选项
A.千斤顶头部与被顶物之间可垫以薄木板、铝板等软性材料,使其头部与被顶物全面接触,用以增加摩擦,防止千斤顶受力后滑脱
B.当数台千斤顶同时并用时,操作中应保持同步,使到每台千斤顶所承受的载荷均小于其额定荷载
C.随着工作的升降,不得调整保险垫块的高度
D.千斤顶应在允许的顶升高度内工作,当顶出至红色警示线时,应停止顶升操作
答案
C
解析
新教材P24页 (1)千斤顶必须安放于稳固平整结实的基础上,通常应在座下垫以木板或钢板,以加大承压面积,防止千斤顶下陷或歪斜。. (2)千斤顶头部与被顶物之间可垫以薄木板、铝板等软性材料,使其头部与被顶物全面接触,用以增加摩擦,防止千斤顶受力后滑脱。 (3)使用千斤顶时,应在其旁边设置保险垫块,随着工件的升降及时调整保险垫块的高度。 (4)当数台千斤顶同时并用时,操作中应保持同步,使到每台千斤顶所承受的载荷均小于其额定荷载。 (5)千斤顶应在允许的顶升高度内工作,当顶出至红色警示线时,应停止顶升操作。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R16QKKKQ
相关试题推荐
后张法预制梁板施工中,张拉时预应力损失过大的原因有( )。A、锚具硬度过高B、钢绞线松弛率超限C、锚具下混凝土强度偏大D、钢绞线与孔道摩擦阻力过大
关于挖孔桩基础施工安全控制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 )。A、孔内挖土人员的头顶部位应设置护盖B、所有人工挖孔桩必须采用混凝土护壁C、起吊设备必须有限位器、
关于圆管涵施工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管节不得现场就地制造B、当管壁厚度不一致时,应调整高度使内壁持平C、管接口处不得使用沥青填塞D、每节管
关于击实试验法测定最佳含水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干法或湿法制备一组不同含水量的试样B、制备好的土样应一次性倒入击实筒C、计算各试样干密度,以干
关于隧道施工安全技术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 A.所有隧道施工前都要制定控制地质超前预报方案和实施细则 B.爆破器材管理人员必须穿防静电服装 ...
关于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的说法,正确的是()。 A.竣工验收委员会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项目法人、质量监督机构等单位代表组成 B.通车试运营...
预制拼装连续箱梁桥的预应力钢绞线下料长度,应根据张拉千斤顶长度、张拉伸长值、弹性回缩值以及()计算确定。 A.台座长度 B.预制梁节段长度...
关于人工挖孔桩施工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 A.孔口处护圈应与地面齐平 B.挖孔桩施工应按桩号顺序依次开挖 C.施工前应制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
关于桥梁“桥头跳车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有()。 A.路堤施工留有必要的自然固结沉降期 B.加大台背填土的含水量 C.桥台基坑采用大...
关于钢筋混凝土梁桥支架施工的说法,正确的有()。 A.支架预拱度设置应考虑地基的非弹性沉陷 B.支架应根据荷载大小确定是否需要预压 C.支架预拱...
随机试题
(2016年)下列说法中,符合消费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规定的是( )。
资料:某企业2013年11月末财产清查中发现下列账实不符的情况:(1)企
下列哪项内容不是学生心理发展的特性?() A.跳跃性 B.定向性与顺序性
商业票据贴现市场上的各种贴现形式,表面上是票据的转让与再转让,实际上是资金的融通。( )
以下操作中符合安全用电规则的是()A.家用电器的外壳可任接火线、零线或接地B.检修电路及更换电路元件时,断开零线或火线均可C.不能在居民小区突然断电时在家
知识点:小脑出血脑血栓 脑栓塞的常见表现A.眩晕、频繁呕吐、头痛、病变侧共济失调B.意识丧失,双侧针尖样瞳孔、四肢瘫痪C.突发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
女性,35岁,诊断风心病,重度二尖瓣狭窄,突发心悸,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查体:BP90/70mmHg,端坐呼吸,双肺满布湿啰音,心率155次/分...
治疗重型脑囊尾蚴病的首选药物为 A吡嗤酮B阿苯达唑C甲硝唑D氯喹E替硝唑
知识点:脑血栓 男,63岁,晨起发现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活动不适,既往体健,发病后5小时体检神志清楚,血压120/80mmHg,右中枢性面瘫,舌瘫,右侧上...
根据《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说明书规范细则》,说明书【用法用量】项中的内容不包括A.用药的剂量B.中毒剂量C.计量方法D.用药次数E.疗程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