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金融经济
下列关于个人汽车贷款的发展历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银行业的汽车贷款业务萌芽于1996年,当时中国工商银行与一汽集团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B.19
下列关于个人汽车贷款的发展历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银行业的汽车贷款业务萌芽于1996年,当时中国工商银行与一汽集团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B.19
admin
2020-12-24
60
问题
下列关于个人汽车贷款的发展历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选项
A.银行业的汽车贷款业务萌芽于1996年,当时中国工商银行与一汽集团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B.1998年9月《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试点办法)》的颁布,是继1997年出台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政策之后,中国人民银行推动消费信贷的又一新举措
C.2004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颁布了《汽车贷款管理办法》,取代之前的《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试点办法)》
D.《汽车贷款管理办法》和之前的《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试点办法)》区别不大,主要是把试点办法中的事项确定下来
E.根据《汽车贷款管理办法》第三条的规定,可以提供汽车贷款的贷款人只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批准经营人民币贷款业务的商业银行
答案
BC
解析
选项A,银行业的汽车贷款业务萌芽于1996年,当时中国建设银行与一汽集团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选项D,2004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颁布了《汽车贷款管理办法》。选项E,根据《汽车贷款管理办法》第三条的规定,新办法实施后,可以提供汽车贷款的贷款人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批准经营人民币贷款业务的商业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及获准经营汽车贷款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R3OKKKKQ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违约概率和违约频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违约频率是指借款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不能按合同要求偿还贷款本息或履行相关义务的可能性B.在《巴塞尔新资
公司治理是指控制、管理机构的一种机制或制度安排,其核心是在( )分离的情况下,为妥善解决委托一代理关系而提出的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的组织体系安排和监督制衡机制。
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下列关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资产以固定利率为主,负债以浮动利率为主,则利率上升有助于增加收益B.发行固定利率债
马柯维茨的资产组合管理理论认为,只要两种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不等干1,分散投资于两种资产就具有降低风险的作用。( )
战略风险虽然被认为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投资,但实施效果很快就会实现。( )
表外业务如贷款承诺、期权、信贷衍生工具及其他或有项目,都会给流动性造成影响。( )
我国银行业信息披露管理的措施包括( )。A.明确披露原则B.完善管理法规C.改进银行会计准则D.强化表外信息披露E.落实监控制度
下列关于客户评级/评分的验证的说法,正确的有( )。A.这些验证是监管部门的责任B.随着客户的发展变化及数据的积累,验证方法要适时调整、不断改进C.对于不
商业银行的授信权限管理遵循哪些原则?( )A.给予每一交易对方的信用须得到一定权力层次的批准B.集团内所有机构在进行信用决策时应遵循一致的标准C.债项的每
理论上,风险限额的设定分成四个阶段:( )。A.全面风险计量B.利用会计信息系统,对各业务敞口的收益和成本进行量化分析C.运用资产组合分析模型,对各业务敞
随机试题
土地权属来源情况、使用权类型调查的内容不包括( )。 A、收集各种权属来源证
关于CT的描述,错误的是 A.矩阵越大,空间分辨率越高 B.像素越小,空间分
路面各结构层厚度按代表值和单点合格值设定允许偏差。()
下列企业适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是( )。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规定,可以采取()等形式征求公众意见。 A、调查问卷
女,36岁,经血非时而大下,色紫黑,有大血块,小腹疼痛,查尿HCG(-),舌紫黯,苔薄白,脉涩。首选方剂A.血府逐瘀汤B.固本止崩汤C.四物汤合失笑散D.
支原体肺炎的潜伏期是A:5~7天B:7~10天C:1~2天D:2~3周E:3~4周
患者,女,15岁,发现贫血、黄疸5年。脾肋下2?5cm,质中等;血红蛋白90g/L,网织红细胞0.05,白细胞和血小板数均正常;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0.7...
王某委托甲房地产经纪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为其购买一套二手房,并约定佣金为房价款的4%。甲公司委派房地产经纪人张某承办该业务。张某给王某介绍了一套业主李某...
下列沟通问题中,(?)属于发送者的障碍。A.语言障碍B.发送者个人问题C.心理问题D.信息时间不适,信息太多E.个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