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财务会计
F公司为一家上市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率为20%。该公司20×1年有一项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资本成本为9%),拟定了两个方案: 甲方案:需要投资50万元,预...
F公司为一家上市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率为20%。该公司20×1年有一项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资本成本为9%),拟定了两个方案: 甲方案:需要投资50万元,预...
admin
2020-12-24
23
问题
F公司为一家上市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率为20%。该公司20×1年有一项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资本成本为9%),拟定了两个方案:
甲方案:需要投资5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折旧采用直线法,预计净残值为2万元。当年投资当年完工并投入运营。投入运营时需要垫支营运资金20万元,投入运营后预计年营业收入100万元,第1年付现成本66万元,以后在此基础上每年增加维修费1万元。
乙方案:需要投资80万元,在建设期起点一次性投入, 项目寿命期为6年,净现值为75万元。 已知:(P/F,9%,1)=0.9174,(P/F,9%,2)=0.8417,(P/F,9%,3)=0.7722,(P/F,9%,4)=0.7084,(P/F,9%,5)=0.6499。
要求:
(1)计算甲方案每年的营业现金净流量;
单位:万元 (2)编制甲方案投资项目现金流量表,并计算净现值;
(3)如果甲乙方案为互斥方案,请选择恰当方法选优。
选项
答案
5
解析
1)年折旧=(50-2)/5=9.6(万元)
(2)
(3)【正确答案】 因为两个方案寿命期不同,因此,需要采用年金净流量法。(0.5分) 甲方案年金净流量=51.87/3.8897=13.34 乙方案年金净流量=75/4.4859=16.72 由于乙方案年金净流量大于甲方案,故乙方案优于甲方案。(0.5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Te8KKKKQ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请购商品和劳务的控制活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生产部门根据采购计划、对需要购买的已列入存货清单的原材料等项目填写请购单B.除生产部门以外的其他
甲公司主要从事汽车轮胎的生产和销售,其销售收入主要来源于国内销售和出口销售。ABC会计师事务所负责甲公司2019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并委派A注册会计师担任项...
A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甲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2018年度财务报表进行了审计,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A注册会计师于2020年年初对甲公司2019年...
A注册会计师首次接受委托,负责审计上市公司甲公司2019年度财务报表。A注册会计师对营业收入的发生认定进行审计,编制了审计工作底稿,部分内容摘录如下:要求...
甲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汽车零部件。A注册会计师已经连续三年负责审计甲公司2016年~2018年的财务报表。在2019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中,A注册会计师了解的相...
在测试自动化应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时,注册会计师通常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有()。A.抽取多笔交易进行检查获取的审计证据B.对多个不同时点进行观察获取的审计证据C
如果注册会计师已获取有关控制在期中运行有效的审计证据,下列有关剩余期间补充证据的说法中,错误的有()。A.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对财务报表的影响越大,需要获
下列有关采用总体审计方案的说法中,错误的有()。A.注册会计师可以针对不同认定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案B.注册会计师可以采用综合性方案或实质性方案应对重大错报风险
针对注册会计师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时应考虑的因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计划从控制测试中获取的保证程度越高,则拟实施控制测试的范围越大B.计划获取
上市公司甲集团公司是ABC会计师事务所的常年审计客户。A注册会计师是甲集团公司2019年财务报表审计的项目合伙人,B注册会计师是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A注册...
随机试题
女,50岁,右小腿中部外伤肿胀4天。CT平扫示右胫骨中段后侧一4cm5cm肿块,
在肝脏疾病时,由于药物蛋白结合率高,导致药物的作用加强,同时不良反应也可能相应增
有关设计岗位薪酬体系的关键说法错误的是( )。
在建设工程风险初始清单中,施工风险因素的典型风险事件有()。
银行通过账户对客户办理货币结算的优点包括()。
制备肠溶胶囊剂时,用甲醛处理的目的是
《铁路机车操作规则》规定:电力机车非操纵司机或学习司机何时对机械间及走廊巡视检查?()A.限速慢行开始前B.始发列车出站后C.列车进站前D.发生异音、异
简述教师对胆汁质的学生应采取的教育措施。
科技研究开发和咨询服务的知识产权制度的内容不包括()。A:知识产权权利归属的确定B:知识产权权利形式的选择C: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回避D:知识产权权利风险的
下列属于内涵的扩大再生产实现方式的有()。A.扩大生产场所B.改善生产要素质量C.依靠科技进步D.提高劳动效率E.增加生产资料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