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考公考编
累犯不得假释.也不能适用减刑.
累犯不得假释.也不能适用减刑.
admin
2020-12-24
33
问题
累犯不得假释.也不能适用减刑.
选项
答案
解析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2)所谓累犯,是指被判处一定的刑罚,并在该刑罚执行完毕之后或者赦免之后的一定期限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累犯不仅具有比初犯或其他犯罪人更深的主观恶性和更大的人身危险性,而且其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具有更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所以,依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刑罚个别化原则,对于累犯应当从严惩处. (3)假释是指对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假释制度体现了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对于实现我国刑法的任务和目的,促进犯罪分子改过自新,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累犯本身就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如果随便将其提前释放,也许会给社会造成更大的损害,所以我国刑法规定,累犯不得假释. (4)减刑是指对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其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或者立功表现,而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对于累犯,只要他们在监狱中的表现符合减刑的条件,就可以酌情减轻对其的刑罚.与假释将罪犯有条件地释放不同的是,减刑并未直接将罪犯放归社会,其人身危险性、社会危害性能得到有效控制,同时,给累犯减刑的机会也有利于他们积极地完成改造,早日重新做人.我国刑法并没有禁止对累犯减刑.因此,对累犯可以适用减刑.当然,对于累犯的减刑应当比普通的罪犯更加慎重. (5)所以,正确的说法应当是:累犯不得假释,但是在特定条件下可以适用减刑.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U7B0KKKQ
相关试题推荐
首次引进假释制度的刑法典是( )。A.《大清新刑律》B.《暂行新刑律》C.《中华民国刑法》D.《大清现行刑律》
唐律中把“诸断罪而无正要,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的原则称为( )。A.共同犯罪处罚原则B.自首原则C.类推原则D.累犯加重
有关西周时期刑法适用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A.西周时期就已经确立了类推原则B.最能体现西周时期宗法等级制度的刑法原则是老幼废疾减刑原则C.西周时期有
不体现西周有关用刑宽缓的立法原则的是( )。A.三不去B.宽严适中C.疑罪从轻D.老幼废疾减刑
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经过一次或者几次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 )。A.1/3B.1/2C.1/4D.2/3
对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 )。A.一律不适用减刑B.可以减刑,但是不能缩减其缓刑考验期限C.不能减刑,但是可以缩减其缓刑考验期限D.缓刑的效力不及于附
以下属于减刑的有( ).A.甲被判处无期徒刑,在执行期间,确有悔改表现,减为有期徒刑20年B.乙被判处罚金5000元,因其经济困难,法院将其罚金减为2000
罪犯减刑后又假释的间隔时间,一般为( )年;对一次减刑2年或3年刑期后又适用假释的,其间隔时间不能少于( )年。A.1、2B.1、3C.2、2D.2、
某甲犯盗窃罪,被判处无期徒刑。服刑12年之后,因其表现良好而获假释。在假释考验期内的第6年,某甲故意致人重伤,被判刑9年有期徒刑。根据刑法的规定,对某甲应...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又犯新罪的,构成累犯,应当从重处罚;同时应当在撤销缓刑的基础上,对前罪和后罪实行数罪并罚.
随机试题
上消化道出血出现黑便时,出血量至少为 A.5~7ml E.>250ml
在社会工作者的推动下,某市“自闭症儿童”的母亲们组成了一个交流信息、 情感的小
下列关于我国国债的发行方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山西发掘出的属于旧、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有()。A.侯马晋国古都遗址B.芮城西侯度遗址C.合河遗址D.襄汾丁村遗址E.沁水下川遗址
检查机车时不允许()制动盘任何部位。
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是( )提出的。A.布卢姆B.加涅C.波斯纳D.罗森塔尔
下列关于指数基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A.指数基金是以指数成分股为投资对象的基金B.指数基金的跟踪误差的准确率与跟踪周期有关C.跟踪误差越大,风险越高
供给增长速度高于需求增长速度,空置率回升并逐渐接近合理空置率水平,这是房地产市场的自然周期的()。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
由于经济衰退导致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失业属于()。A.季节性失业B.摩擦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周期性失业
证券发行可以通过公募和私募两种方式进行,其中公募是指( )推销证券。A.事先确定特定的发行对象,向社会公开B.事先不确定特定的发行对象,向社会广大投资者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