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关于“工业的区位选择”的教学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

昕玥2019-12-17  24

问题 阅读关于“工业的区位选择”的教学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要求:“分析工业区位因素”。材料二“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课的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点: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依据主导性区位因素对各种工业部门进行分类;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影响工业布局的其他区位因素。能力训练点:初步学会分析某一个工业地域的主要区位因素,并找出其中的主导性区位因素;根据某一假定区域的区位条件,尝试进行简单的工业布局。德育渗透点:使学生初步懂得衡量工业区位合理性的标准是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统一;利用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工业布局的变化,体会其中的主要经验、教训。材料三“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课的教学重、难点。重点:影响工业布局的各种区位因素(经济方面、社会方面、环境方面);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难点:正确判断某一类型工业的主导性区位因素;某些特殊区位因素(国防安全、国际关系、个人行为等)对工业布局的影响。(1)针对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提出相应的教学解决办法。(8分)(2)依据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活动。(16分)

选项

答案

解析解决办法:①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主要是经济方面的区位因素)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可以“发展钢铁工业需要哪些主要条件 ”为题,引导学生复习前一节的内容,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从经济角度考虑,工业区位的选择,就是要将工厂建在生产成本最低而利润最高的地方。围绕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使学生逐步懂得:原料、动力、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条件、自然条件、科学技术条件等是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区位因素。②利用教材中的工业区位图(如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等),由学生分析其中的区位因素。并适时提出“当一个地区无法满足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全部区位条件时应当怎么办 ”将问题引到“在不同的优势区位条件下发展不同的工业部门”中去。③利用几种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家具制造工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普通服装工业等),通过比较,找出它们的主导性区位因素。在此基础上,明确不同指向型工业的区位特点。④社会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问题,学生理解上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简单介绍我国解放后工业布局的变化,以此加以说明。⑤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问题,可以先由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工业区位因素发展变化的具体表现,再引导学生分析出产生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科学技术的发展。(2)【参考设计】学生活动:①以钢铁工业为例,讨论影响工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第一步:教师首先设问:发展钢铁工业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根据前一节所学的内容进行回答。教师将学生的讨论结果逐条列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原料、动力、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条件、自然条件、科学技术条件等是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区位因素。第二步:教师向学生提供两三幅我国和世界主要钢铁工业区图(建议使用我国辽中南地区和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图),由学生分析各工业区的主要区位条件,使学生通过实例进一步明确影响工业的各种区位因素。②不同指向型工业的区位特点第一步:教师组织学生对电子工业、家具制造工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普通服装工业的选址问题进行讨论.由数名学生阐述意见并说明其理由,其余学生进行评判。得出“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不同”的正确结论。第二步:学生阅读课文.对五种不同指向型工业的区位特点列表进行对比。表格由学生自行设计。③对某一假想地区中的工业布局进行区位选择教师利用屏幕展示事先设计的某一假想地区图,要求学生根据图中的区位条件和不同工业部门的特点,对几种指定的工业进行区位的选择。在假想地区图中,应当既有经济区位因素,又有环境和社会区位因素。学生完成选择后,可在班内进行交流,以达到当堂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WQhlKKK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