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中国在国内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国

Freeti2020-05-20  16

问题 298.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近年来,中国在国内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国际上提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

选项 (1)中国提出这些主张的哲学依据。(2)从这一依据出发,在解决矛盾问题的方法论的根本要求是什么?各举国际、国内一例说明之。

答案

解析(1)①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哲学依据是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特别是关于矛盾同一性的原理。a.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b.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是事物的稳定、和谐状态。c.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着的对立面又斗争、又同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就是指矛盾的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事物发展的动力。②在矛盾推动事物发展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各有其作用。a.矛盾的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第一,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第二,由于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第三,由于矛盾双方彼此相通,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b.斗争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第一,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第二,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矛盾推动事物发展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三,矛盾同一性所要求的统一体的稳定状态,是事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促进事物发展、特别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中,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③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是自觉利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动力作用的具体体现。(2)①根本要求: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说明,事物的发展不仅表现为“相反相成”,而且表现为“相辅相成”。这在方法论上的根本要求,就不是强调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这一解决矛盾的方法,而是强调用缓和矛盾、化解矛盾甚至搁置矛盾的方法解决问题,努力寻找各方利益的共同点,求同存异,兼顾各方利益,以达到互利共赢。②列举事例:如2005年中国与美国、欧盟关于纺织品的争端最终得以解决,以及中国与俄罗斯的陆地边界的最终解决都是成功的例子。我国国内,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也是突出的例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XnLpKKK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