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会计
医药卫生
金融经济
考公考编
外语考试
学历提升
职称考试
建筑工程
IT考试
其他
登录
医药卫生
中小企业在法国经济中占有半壁江山,拥有法国80%的工业、商业和服务业雇员、55%
中小企业在法国经济中占有半壁江山,拥有法国80%的工业、商业和服务业雇员、55%
tikufree
2019-12-17
47
问题
中小企业在法国经济中占有半壁江山,拥有法国80%的工业、商业和服务业雇员、55%的企业营业额、57%的产品附加值、66%的投资和40%的出口份额。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法国经济早日摆脱阴霾,为此,法国政府积极为其中小企业发展“搭台铺路”,确保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自2002年开始,法国中小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减至15%;2007年12月,法国政府发布了促进中小企业增长的减税法令,旨在帮助研发支出占可减税开支至少15%的新企业。措施包括:对2013年12月31日前成立的创新型新公司免征地方经济捐税和不动产税,免税期7年;出售这些公司的股份时,如果出售方持有股份3年或3年以上,免征资本利得税;对于大学生或研究人员创业,根据相关规定给予较大程度的税收优惠。 法国专门扶持中小企业成长与创新的奥赛欧诞生于2005年,主要职能是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技术转移之间提供相关服务。同时,这种支持还会涉及技术创新企业的设立、宣传和年轻人的培养等方面。 由法国政府发起的投资战略基金旨在振兴工业,保护重点企业,避免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倒闭。2012年2月21日,投资战略基金发起“法国投资2020计划”,参与221个投资基金,在法国各地区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直接援助活动,并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根据法国经济、财政与工业部最新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两项措施:信托投资银行和投资战略基金的“法国投资2020计划”总额将达50亿欧元,在原先计划数额的基础上翻番;两家私人投资基金将向中小企业借出1.61亿欧元。 法国企业国际发展局在法国中小企业与外国市场之间肩负桥梁使命,该公共服务机构在46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2010年,其为1万名企业主提供了帮助。此外,企业国际发展局与法国工商会借助“支持法国出口计划”结成合作伙伴,该计划每年实施的贸易促进行动达千项,中小企业主还可获得“资深财经顾问协会”的帮助。 法国企业国际发展局还发起“法国标签”行动。经企业国际发展局审核后,中小企业可组成企业出口集团并加贴“法国标签”以促进企业产品形象。 给定资料介绍了法国发展中小企业采取的政策措施,请结合这段资料谈谈我国发展中小企业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要求:内容具体,表述清晰,不超过300字。
选项
答案
解析
法国发展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给了我们四点启示: 第一,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对新型公司、大学生及研究人员创业提供税收支持,构建有利于中小企业市场竞争的环境,来促进中小企业竞争发展。〔3分〕第二,建立相关机构,为中小企业成长与创新提供服务。〔3分〕第三,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帮扶力度,根据市场变化和经济发展不断出台新的或改进的融资支持措施,同时调动公共机构和私人资本的积极性。〔3分〕第四,扶持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在中小企业与外国市场之间牵线搭桥;〔3分〕通过国家审核加贴“标签”促进企业产品形象。〔3分〕 共5个要点,:每个要点3分。 要点的含义相符或相近即可给分,每个要点要么给满分,要么绐0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zuoweng.com/ti/XqRNKKKQ
相关试题推荐
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可能非常复杂,经济体制也可能是其中的原因。
经济发展是一个比经济增长含义更为丰富的概念。
按照周期波动时间的长短划分,经济周期类型有()
库兹涅茨将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归结于()
经济波动的最直接原因是()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刺激长期经济增长的经济政策是()
索洛的经济增长模型认为()是推动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
将技术进步看做是内生变量的经济增长模型的是()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萨缪尔森的经济增长的轮子的是()
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
随机试题
阴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在
AB
带电作业绝缘工具电气预防性试验中,操作冲击试验以()为合格(采用250/2500
下列不属于金融期货特点的是()。
2011年上半年,我国软件产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8065亿元,同比增长29.3%,
电路如图7-18所示,已知I1=I2=1A,总电流I=()A。 A.2B
HXD3型电力机车采用整体轴箱、()低位牵引杆等技术。
不符合血栓结局的描述是A.较小血栓可溶解吸收B.较大血栓可由肉芽组织机化C.长时间不能机化的血栓可形成静脉石D.再沟通的血管可恢复正常血流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对建设工程选址中保护不可移动文物的规定是()。A:建设工程选址,应当尽可能避开不可移动文物B:实施原址保护的文物,建设单位应当事先
()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A.国家B.公民C.法人D.其他组织